網絡不是法外之地,疫情防控過程中,要重視流調信息披露的尺度、個人隱私的保護等問題。個人更不能以各種理由將公民個人信息肆意泄露,對他人造成不良影響。
本期話題
公民個人隱私權不容侵犯?
案例
2020年12月8日,成都市通報了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趙某基本情況,并公布了近14天內其主要停留的場所。沒過多久,趙某的真實姓名、照片、身份證號碼、聯系方式等隱私全都被公布在網上,很多網友對她的個人生活、長相評頭論足,更有甚者打電話、發短信對她羞辱謾罵。經公安機關介入調查查明,王某,男,24歲,于2020年12月7日將一張內容涉及趙某身份信息、活動軌跡的圖片,在自己的微博轉發,嚴重侵犯他人隱私,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王某對散布泄露趙某個人隱私的行為供認不諱,并深刻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王某因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相關規定,被公安機關依法予以行政處罰。
法律鏈接
《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條“自然人享有隱私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泄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愿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span>
《個人信息保護法》第十條“任何組織、個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不得從事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利益的個人信息處理活動?!?/span>
《傳染病防治法》第十二條“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療機構不得泄露涉及個人隱私的有關信息、資料?!?/span>
《網絡安全法》第四十五條“依法負有網絡安全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必須對在履行職責中知悉的個人信息、隱私和商業秘密嚴格保密,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第六款“有‘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行為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span>
律師解讀
特邀公益律師
五月花律師事務所律師 曾雪???
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公民在確診病情后有義務向有關部門報告其近日活動軌跡以便開展疫情防控工作,但公民的身份證號碼、聯系方式、家庭情況、人際關系等基本信息屬于個人隱私,依法受到法律保護。本案趙某確診后,王某將涉及趙某身份信息的圖片在自己的微博上轉發,引起網友的廣泛討論,嚴重侵犯趙某個人隱私。王某的行為侵犯了公民隱私權,公安機關按照《治安管理處罰法》對王某予以行政處罰符合相關規定。另外,侵犯隱私權的行為符合《刑法》規定的犯罪構成要件時,可能被追究刑事責任。網絡不是法外之地,疫情防控過程中,要重視流調信息披露的尺度、個人隱私的保護等問題。在疫情防控和隱私權受到高度重視的雙重背景下,應當進一步熟悉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同時避免侵犯他人隱私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