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網
        法治文化研究會

        2023年瀘州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點全在這里!

        來源:瀘州市司法局 作者:趙霞 發布時間:2023-04-19 09:48:27

        4月17日,瀘州市委依法治市辦、市委宣傳部、市司法局聯合印發2023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點,明確了四大重點任務、二十項具體工作。

        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和市委九屆五次全會、市兩會決策部署,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著力增強法治宣傳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加強基層依法治理,全面落實普法責任制,推動“八五”普法規劃在我市深入實施,努力使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在全社會蔚然成風,為實施“一體兩翼”特色發展戰略,奮力建設新時代區域中心城市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四大重點任務

        一、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法治思想

        二、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提升公民法治素養

        三、繁榮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

        四、實施“八五”普法中期評估,筑牢依法治理根基

        二十項具體工作

        (一)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推動全社會全面學習、全面把握、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

        (二)把黨的二十大關于“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重大部署,細化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務實舉措,學習宣傳關于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重大部署,并結合實際抓好貫徹落實。

        (三)把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各級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政府常務會會前學法、國家工作人員學法考法的重點內容,列入各級黨校(行政學院)、干部學院的重點課程和必訓內容,納入各部門(單位)的學法計劃和普法內容,推動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走深走實。

        (四)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進一步加強各類普法陣地和媒體宣傳平臺的管理。依托各級普法講師團、各行業領域宣講團以及普法志愿者隊伍,開展習近平法治思想巡回宣講、小微宣講。

        (五)深入開展憲法宣傳教育。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發表的關于紀念現行憲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重要署名文章精神。組織開展“12·4”國家憲法日和“憲法宣傳周”主題活動,把集中宣傳與經常性憲法學習宣傳有機結合,抓好憲法宣誓、憲法講座、憲法陣地等重點載體和學校、社區、媒體等重點渠道,推動憲法宣傳教育常態化長效化。

        (六)常態開展民法典宣傳教育。圍繞“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題,開展第三屆全省“三個一百”主題宣講瀘州分會場活動和“民法典進基層”巡回宣講,組織開展以民法典為重點的“納愛杯”青少年演講比賽,設立村(社區)民法典法治宣傳陣地,參與各級平臺開展的知識競賽活動,擴大民法典宣傳月普法活動的影響力。

        (七)重點推動國家工作人員法治教育。發揮領導干部學法用法示范帶頭作用,建立領導干部應知應會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清單制度。落實黨委(黨組)中心組學法、政府常務會會前學法、重大決策前專題學法等制度。推動科級干部任前考法、行政執法人員法治培訓、國家工作人員旁聽庭審。印發《瀘州市2023年國家工作人員年度學法考法工作的通知》,推動學法考法工作向學校、醫院、企業等重點行業領域覆蓋延伸。

        (八)持續深化青少年法治教育。落實《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中小學法治副校長聘任管理辦法》等規定,發揮法治教育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堅持開展“學憲法講憲法”“憲法晨讀”“法治教育開學第一課”“我講法治小故事”“法治教育讀書會”“模擬法庭”“憲法法律進高校”“關愛明天、普法先行”等活動。發揮各級法治副校長(輔導員)和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實踐基地集群功能,推進“以案說法”,開展警示教育,擴大“法律進學校”的滲透力。

        (九)全面開展重點法律法規普及。結合“法律八進”“政法干警駐網格”,壓實普法責任,整合普法力量,普及國家安全、網絡安全、市域社會治理、掃黑除惡、鄉村振興、安全生產、應急管理、民族宗教、森林防滅火、防災減災、食藥安全、糧食安全、生態環境、長江保護、河湖長制、教育醫療、勞動就業、社會保障、傳染病防治、婦女兒童權益、未成年人保護、殘疾人保障、退役軍人保障、優化營商環境、知識產權、反邪教、反不正當競爭、反食品浪費、人民調解、禁毒、社區矯正、法律援助等法律法規知識,推動企業誠信守法、和諧勞動關系領域的法治宣傳教育,大力宣傳黨內法規、大力宣傳瀘州市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推動法治宣傳向基層延伸,形成市、區縣、部門共同參與的普法格局。

        (十)扎實開展“一月一主題”系列活動。印發《2023年瀘州市“一月一主題”活動方案》,緊扣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社會治理現代化、統籌發展與安全等重點,充分發揮“誰執法誰普法”責任部門的普法職責,持續開展“法治四川行”一月一主題活動,營造全社會尊法守法學法用法的濃厚氛圍。

        (十一)實施公民法治素養提升行動。探索建立公民法治素養測評指標,使公民法治素養基本要求融入市民公約、村規民約、行業規章、團體規章等社會規范。深入基層調查研究,探索總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力爭打造公民法治素養提升省級試點單位,強化效果評估和結果運用。

        (十二)傳承紅色法治文化和傳統法律文化。加大對我市入選《四川省紅色法治文化遺存目錄》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蘇維埃法典》(第二集)的展示利用,制作發布專題報道、電視紀錄片。立足古藺縣等地豐厚的紅色底蘊,通過實地調研、問卷調查、發函咨詢等形式,推動市、區縣、鎮街三級梳理挖掘,推動宣傳、黨史、文旅、檔案等部門深度參與,申報全省第三批紅色法治文化遺存和優秀傳統法律文化,推動有條件的區縣建設紅色法治文化主題陣地。

        (十三)推進法治文化陣地建設。用好省級政法轉移支付資金,提檔升級瀘州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升級打造奢香法治公園為瀘州市憲法文化公園。堅持法治與德治相結合,把法治元素融入村(社區)文化廣場(公園)、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等陣地建設,推動社會主義法治精神融入群眾日常生活。積極創建第四批省級法治宣傳教育基地。

        (十四)繁榮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全面推行“1+7+N”茶館法治文化,推進線上線下茶話會說法、茶余話法等,做優做強“瀘小法”“法治茶館”普法品牌。組織開展“四川十大法治人物”學習宣傳、“法治電影進千村”公益廣告宣傳等活動,主動融入“強國復興有我”“醉美瀘州·百姓舞臺”“酒城文藝輕騎兵”“書香酒城、全民閱讀”等系列惠民文化活動。

        (十五)加大新媒體新技術運用力度。落實媒體公益普法責任制,辦好“給您說法”“茶余話法”“法治與生活”“法治瀘州”普法欄目。依托“報、網、端、微、屏”等平臺,靈活運用線上線下普法方式,鞏固提升“石榴籽”“滿天星”“瀘法麒麟”“法娃”“金蘭花”等普法品牌。組織參與第四屆川渝法治微視頻微電影大賽、第十九屆全國法治動漫微視頻征集,做好與“四川普法+”新媒體普法聯盟的對接,促進普法網站、微博、微信、客戶端等普法媒體信息互通,提升普法效能。

        (十六)組織開展“八五”普法中期評估。制定評估方案,明確指標體系,組織全市中期評估,充實完善全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數據,摸清工作家底,編印“八五”普法資料讀本,做好普法依法治理創新案例的挖掘、整理、報送、宣傳。堅持問題導向,系統總結經驗,抓好工作查漏補缺和固強補弱,表揚一批市級先進,做好中期評估迎省檢和省級“八五”普法中期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的申報推薦,推動“八五”普法工作再上臺階。

        (十七)全面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進一步完善普法責任清單,細化普法內容、措施標準和責任。探索建立瀘州市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履職報告評議制度,落實法官、檢察官、行政復議人員、行政執法人員、律師等以案釋法和典型案例發布制度。

        (十八)提升“法律明白人”培養質量。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發揮“法律明白人”“法治帶頭人”在基層治理中的積極作用。實施動態管理,利用“法律明白人”線上學習培訓平臺、培訓實體基地和菜單式培訓、校地合作、社會實踐等,提升培養質量。組織開展“法律明白人”業務技能大比武,積極參與全省“尋找最美‘法律明白人’”活動。

        (十九)推進法治示范創建工作。以“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20周年為契機,做好2023年度“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復核,加強動態管理,申報第二批省級“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指導符合條件的區縣參與全國首批守法普法示范市(縣、區)創建,結合實際,探索推廣“社區(村)法律之家”建設。

        (二十)強化工作保障支撐。加強“八五”普法講師團、“法律明白人”、普法志愿者隊伍建設,配齊配強普法工作專兼職人員,完善政府購買、社會投入、公益贊助等相結合的機制,鼓勵、支持、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全民普法。把強化基層普法骨干業務培訓作為提升能力的關鍵,選派人員參加“八五”普法骨干暨“法律明白人”提能培訓。繼續把普法列入政府購買服務指導性目錄,加大經費支持力度,充分保障普法工作需要。


        責任編輯:楊雪嬌

        新聞總署國登2012-F00075847號· 知識產權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連續出版物刊號 川KXO1-093 · 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證 川B2-20191090 ·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川網文【2019】5415-440號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許可證 川字第00217號

        出版物許可證 新出發字第510105010299號 · 川文旅審函【2019】886號 · 川新廣審批準字【2017】335號 · 川法學文研批字【2015】012號 · 川法文批字【2019】009號 · 川新廣批函字【2016】30號

        國家商標局受理第23862702號 · 網絡安全資格認證第23955號 · 省法治文化研究會融媒體中心負責技術、維護和管理

        蜀ICP備18021130號-2 川公網安備 51010402001487號

        本網站(非新聞類)刊發信息不代表主辦單位和本網之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本網刪改·法律顧問:省法治文化研究會專家委(何艷律師)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會 四 川 法 制 網版權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cszw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電腦版 | 移動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松滋市| 定陶县| 双峰县| 克拉玛依市| 葵青区| 广河县| 五大连池市| 镇安县| 泊头市| 泰宁县| 商水县| 曲靖市| 永善县| 略阳县| 汉阴县| 万州区| 濮阳市| 天长市| 峨边| 江都市| 曲阳县| 唐海县| 新竹县| 博白县| 五原县| 富宁县| 介休市| 高要市| 河源市| 萍乡市| 宜良县| 石河子市| 桂平市| 昌宁县| 达尔| 泾源县| 明星| 观塘区| 吉木萨尔县| 吉林市| 开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