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法槌落下
庭審正式開始
庭審現場嚴肅有序
在審判長的主持下
法庭調查、法庭辯論
被告人最后陳述有序進行......
近日,井研縣檢察院“橘鄉星火”未成年人檢察團隊在井研縣高級職業中學以“拒絕校園欺凌,共建和諧校園”為主題,組織該校學生開展了一次生動的模擬法庭活動。
此次模擬法庭以一起未成年人校園尋釁滋事案件為背景,由該校15名學生分別扮演審判長、審判員、書記員、公訴人、被告人、法定代理人、辯護人、法警等角色。
從宣讀法庭紀律、押解被告人到庭,到公訴人宣讀起訴書、辯護人進行辯護、被告人作最后陳述......整個模擬庭審表演生動,過程逼真,讓師生們沉浸式感受法庭審理案件的流程,讓大家對我國公訴審判制度有更直觀的了解,對司法權威有更真切的認識。
模擬法庭結束后,“橘鄉星火”未成年人檢察團隊負責人對“庭審”效果進行了點評,并結合“庭審”案例進行法治宣講,檢察官從“什么是校園欺凌”“校園欺凌的主要類型”“校園欺凌的危害”“遇到校園欺凌怎么辦”等方面入手,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著重講解了“校園欺凌”相關內容,并結合現階段學生的年齡特征,為學生全方面、多方位地普及未成人保護的相關法律知識,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增強遵紀守法的意識,提高自我保護的能力,自覺做到懂法、學法、守法、用法。
近年來,井研縣檢察院“橘鄉星火”未成年人檢察團隊高度重視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工作,以“模擬法庭進校園”“檢察開放日”“法治進校園”“留守兒童關愛服務”等形式加強未成年人法治宣傳,為青少年成長營造良好的法治氛圍。下一步,該團隊將繼續創新方式方法,融合青少年法治教育特點,提升校園普法活動的啟發性、互動性、參與性,幫助孩子們塑造法治精神、提升法治素養,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學生感悟
學生代表廖悅彤:
通過這次模擬法庭和預防校園欺凌的法治講座讓我受益匪淺,認識到了什么是校園欺凌以及校園欺凌的危害,正確掌握了預防校園欺凌的方法,感謝檢察院和學校組織這次活動。
學生代表李睿:
第一次近距離體驗到法庭的莊嚴與肅穆,體會到法律的公平與正義,也學會了在遭遇不法侵害時要勇于發聲,敢于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堅決不做違法的事。
檢察官小貼士
什么是校園欺凌?
校園欺凌也稱校園暴力,是指發生在校園內外、學生之間,一次或多次畜意或者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絡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另一方身體傷害、財產損失或精神損害的行為。
校園欺凌有哪些類型?
●肢體欺凌:利用身體動作毆打、踢踹、絆倒等直接攻擊他人。
●言語欺凌:取侮辱性綽號、辱罵、譏諷、嘲弄、恐嚇、用言語刺傷或嘲笑評論別人。
●社交關系欺凌:通過與其他人共同排擠、孤立被欺凌者,使其被排擠在團體之外。
●網絡欺凌:利用互聯網等多元網絡媒介散播傷害被欺凌者的言論、圖片或視頻等。
●財務欺凌:損毀被欺凌者的物品或索要錢財。
●性欺凌:是指以性或身體特殊部位為取笑、玩弄對象等行為。
遭遇校園欺凌該怎么辦?
1、針對孩子:
①保持鎮定:不能膽怯忍受,更不能以暴制暴,要理智機智的解決問題。
②機智求救:向路人呼叫求助或采用異常動作引起周圍人的注意。
③生命第一:要注意策略,留存欺凌證據,依法保護自己。
④敢于告訴成年人(親人和老師)。
⑤記住相關重要人員的聯系方式(親人、老師),關鍵時刻尋求幫助。
2、針對家長:
①與老師溝通和確認情況,商議解決辦法,注意避免在處理過程中對孩子造成二次傷害。
②直接與孩子溝通討論。避免孩子因羞恥和尷尬而不愿提及。適時鼓勵,讓孩子信任,給孩子信心,并且隨時可以得到你的協助。
③暫時放下其他事務陪伴孩子,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穩定孩子的情緒。無論孩子表現出何種行為和狀態或不愿說出具體情況,也不要斥責其懦弱,都要耐心陪護。
④如果孩子在心理上出現害怕上學、害怕出門、交友焦慮,自閉、自傷甚至自殺等傾向,要聯系專業人士給予疏導幫助。
⑤如果欺凌和暴力多發生在上放學路上,要親自接送或安排較年長的學生陪同孩子上下學,直到問題解決。
⑥關注孩子性格,培養孩子與人交往和相處的能力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