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縣在推進“法律進鄉(xiāng)村”活動中,巧妙地將“茶園”和普法相結合,茶香法韻,“法治茶園”成為了群眾身邊的普法“直播車”,讓茶友們在飲茶閑談中品味“法治大餐”。
在瀘縣云錦“法治茶園”讀書日活動現(xiàn)場,茶味、書香、法韻相互交織,品茶、閱讀、學法相得益彰,參加群眾紛紛表示:法治茶園普法活動生動有趣,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到了很多有用的法律知識。
在瀘縣太伏“法治茶園”,茶友們迎來一位“嘉賓主持”,原來是社區(qū)法律顧問開展“法治茶園”普法活動,宣講人和茶友們拉家常,品茗茶,結合社區(qū)調解的一些矛盾糾紛,把法律法規(guī)送到茶友們心中。
瀘縣司法局在推進“法治茶園”普法活動中,一是抓隊伍建設。整合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法治帶頭人、法律明白人、普法志愿者等普法隊伍,實施“一講二演大家談”送法活動,多方合力,確保基層普法不缺位。二是抓內容。結合“一月一主題”法治宣傳活動,廣泛收集群眾法治需求,緊扣群眾生產(chǎn)生活中的婚姻家庭、鄰里關系、民間債務等關注點,禁毒、防范網(wǎng)絡電信詐騙、森林防滅火等社會熱點,開展“點餐式”法治茶園普法活動。三是抓載體。實施“三有一好”示范“法治茶園”建設,以點促面,逐步推廣,并強化宣傳,提高群眾對“法治茶園”的知曉率和關注度。四是抓氛圍。注重茶園法治文化氛圍營造,充分發(fā)揮瀘縣“法娃”影響力和辨識度,設置法治書報欄,置放法律書籍和報刊,精心制作法治標語、法治書畫等載體,豐富法治文化內涵。
“群眾喜歡以什么樣的方式參與普法活動,我們就開展相應的普法活動,這樣才有人聽,有效果。”據(jù)悉,2023年以來,瀘縣司法局組織開展“法治茶園”普法活動14場次,并融入了法治快板、舞蹈等法治文藝,深受群眾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