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八五”普法啟動實施以來,樂山市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及省委、市委各項部署,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推動“八五”普法規劃深入實施。全市各地各部門爭先創新,普法“菜單”全新升級,捧出特色法治大餐,讓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特色亮點工作之十三
打造“檢影說法”普法品牌
五通橋區人民檢察院秉承“光影為媒,益護硅谷”理念,創新打造《檢影說法》,以“創意普法+公益守護”為亮點,成為樂山市綠色公益普法王牌。
“光影”牽線,造四維普法新空間
利用聲、影、圖、文“四維”并舉創意普法。打造全市唯一檢察機關保護野生動物法治宣傳教育基地,并列入全區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成為一個深受機關、學校、當地群眾歡迎的普法品牌。
“檢心”作弦,譜萬物共生交響樂
確守檢察初心,保護生物多樣性,持續深入發揮公益訴訟檢察職能的獨特效用。近年來,辦理各類破壞環境資源類犯罪案件8件,公益訴訟案件63件,追索生態修復賠償金6.5萬元,督促恢復耕地57畝、整治河道12公里,增殖放流魚類5000余尾……
“丹青”為硯,繪經濟向陽新畫卷
以丹青為硯,綠色為底,共同繪就“中國綠色硅谷”核心區的生態底色。成立五通橋區工業園區檢察服務中心,組建工業園區公益訴訟專業化辦案和普法團隊,為企業量身定制“精準化”普法宣傳。
開展生態保護普法宣傳
保護野生動物法治宣傳教育基地實景
特色亮點工作之十四
開通“今日法聲”普法直通車
2023年沙灣區司法局創新新媒體宣傳形式,創立“今日法聲”普法宣傳品牌。
“今日法聲”以“隨機采訪+普法解析”方式,緊緊圍繞“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落實“法治四川行一月一主題”活動要求,深入學校、居民小區、村組、企事業單位等,利用開學法治教育第一課、國家安全教育日、國際禁毒日、民法典宣傳月等重要時間節點,隨機邀請學生、婦女、領導干部、執法人員等不同群體,開展法治街坊活動,并組織普法志愿者針對法治街坊問題,進行詳細普法解析。
截至目前,先后拍攝制作完成了《關于防范校園欺凌,聽聽他們怎么說》《巾幗綻芳華,法護“半邊天”》《一張照片也有可能危害國家安全?》《夫妻之間簽訂“忠誠協議”有效嗎?》《農村村民出賣房屋后,還能申請宅基地嗎?》《利用群聊組織他人販賣毒品構成犯罪?》等普法視頻,進一步拉近了群眾與法律學習的距離,獲得良好的社會效果和普法效果。
普法志愿者針對隨機街坊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普法解析
“今日法聲”隨機采訪沙灣區疾控中心工作人員
特色亮點工作之十五
聚焦“云上金頂”提升綜合治理能力
峨眉山市整合資源打造集普法宣傳、糾紛化解、行業治理等為一體的“云上金頂”綜合治理體系,護航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永續發展。
“云上金頂”旅游環保審判品牌依托“科技云”“法治云”“生態云”,健全云上庭審、云上服務、云上互聯“三位一體”服務體系,在全市設立“大峨眉”“小涼山”旅游圈法官服務站點17個,提供“吃住行游購娛”全鏈條涉旅服務,游客就地維權時間成本降低32%,景區旅游糾紛發生率同比降幅超過20%。
“云上金頂”旅游環保審判品牌先后在全省中級法院院長座談會、全市基層法院院長座談會上作經驗交流,最高人民法院官方微信、《人民法院報》官方視頻號4次宣傳其經驗做法,獲首屆“四川法院改革創新獎”。
游客中心普法宣傳
設置峨眉山金頂法律服務崗
特色亮點工作之十六
“魚躍龍門”—開拓水生態保護之路
樂山市檢察機關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立足地域優質水資源稟賦,打造生態普法治理品牌“魚躍龍門”,為全省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貢獻檢察力量。
與科研機構、相關企業達成戰略合作,主動服務500億投資的國家成渝樞紐岷江港航電工程,全力推進岷江港航電綜合開發和長江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建設,建成集水生生物保護、救護繁育、科研治理、生態修復、宣傳教育于一體的法治教育和科普教育雙基地,實現融法于景、寓教于樂。
持續開展“天眼IV”“守護美好生活”等專項行動,加大生態環境資源保護公益訴訟案件辦理力度,辦理涉及長江生態水域類案件60余件,涉及賠償修復金700余萬元,水域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辦理數量居全省第5位。
全面推行“河(湖)長+檢察長”協作機制,選聘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等部門骨干擔任特邀檢察官助理,參與生態普法宣傳、水域污染評估等工作,定期開展工作座談、聯合巡查和現場監督,收集并移送了一批公益訴訟線索,推動了一批涉水生態環境問題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