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綠道為運動健身提供了新空間
“身體健康了,我們的生活才越來越幸福。”從一名普通的民族舞愛好者,到如今成為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教練員和裁判員,市民朱勤親身感受到全民健身戰略的實施以及世界賽事名城建設為自己和周圍人帶來的改變。
從成立舞蹈協會到桃李滿天下
說起朱勤,在成都乃至全川的“壩壩舞”界可謂桃李滿天下,很多廣場舞愛好者都是她的學生。朱勤與健身舞蹈結緣還要從2011年底說起,當時正值全國第七屆農民運動會四川要組隊參賽,為了更好地展示四川健身秧歌的形象,朱勤所在的龍泉驛區十陵街道華川社區進行了一次海選,原本熱愛民族舞的朱勤得以入選。“當時從沒有跳過健身秧歌,隊上就從成都體院、川師大請來老師,一點一點教我們,沒想到在2012年的農運會上我們就拿了金牌。”朱勤說道。
奪得農運會金牌之后,朱勤和隊上的幾個骨干覺得放棄這支隊伍有些可惜,于是一拍即合,在2014年底成立了龍泉驛區健身舞蹈協會。協會成立之初,朱勤和伙伴們到一個個社區去進行推廣,幫助很多社區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健身舞蹈隊,到如今僅十陵街道附近就有超過12支健身舞蹈隊,輻射到所有社區。
現在朱勤不但是成都市社會體育指導員協會副秘書長,還是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教練員和裁判員,“從最開始的十陵街道到龍泉驛區,再到整個成都市,現在我經常會到四川各地去進行健身舞蹈培訓。”朱勤說。
健身愛好者有了更廣闊的舞臺
朱勤這兩年養成了一個習慣,每天早上都到自家陽臺上看看大運村的建設進度,她說:“我親眼看著大運村拔地而起,日新月異。家門口的體育設施和身邊的體育賽事越來越多,讓我們普通健身愛好者也有了更廣闊的舞臺。”
世界賽事名城建設讓成都市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得到全方位發展,“家門口”運動空間的建設和公園城市“鑲嵌式”體育設施建設不斷惠及老百姓的生活。每到周末,朱勤都會到離家很近的青龍湖濕地公園鍛煉身體,“身邊體育設施的修建讓我們市民健身有了更多的去處。比如我們十陵文化廣場、青龍湖濕地公園等建起來后每天都有很多人去健身。大運村門口也有一個很大的廣場,我們很多社區的健身舞蹈隊也會到那里訓練。不僅如此,東風渠旁邊的綠道、成都大學里面向市民開放的羽毛球場、籃球場,包括越來越多的民營體育場館,現在我們只要想健身,就一定能夠在身邊找到合適的場地。”朱勤說道。
常年在電腦前伏案工作,頸椎病、肩周炎等職業病讓朱勤一度手臂都難以舉過頭頂,如今她跳舞時輕盈的體態訴說著生活的幸福。“我現在還是大運會的市民推廣大使,希望在今后能發揮更大的引領作用,讓越來越多的人通過健身享受到幸福生活。”
記者手記
在成都 運動健身成新風尚
崇尚健康、熱愛運動已經成為成都市民的新風尚。
近年來,隨著世界賽事名城建設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國際高水平賽事落戶成都,家門口的體育設施不斷完善,“15分鐘健身圈”逐步形成,廣大市民的“運動基因”也被充分調動起來。僅僅2021年,最貼近老百姓生活的成都市第三屆社區運動節,就覆蓋了全市3000多個社區,累計參加活動超過2000萬人次。
朱勤從一位熱愛健身舞蹈的普通市民,到成為如今的全民健身推廣人,歸根到底得益于成都市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逐步完善,包括成都大運會在內的大型體育賽事,讓廣大老百姓真正得到了“實惠”,切實提升了市民參與全民健身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根據成都市體育局最新的調查報告顯示,2021年全市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口突破900萬,成都公共體育服務質量位列全國第一,成都體育人口比例已達48.6%,市民體質合格率提升至93.15%,連續6年穩步提升。其實,類似于朱勤身上發生的故事,每一天都在成都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