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以來,隆昌市司法局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中央和省市優化營商環境一系列決策部署,認真落實四川省司法行政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十項舉措”,切實發揮法治在營商環境建設中的規范、引領、保障作用,為全市經濟社會健康發展貢獻法治力量。
推動資源下沉,搭建服務平臺。推進12348法律服務熱線、12348法律服務網、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室)三大平臺融合發展、資源下沉,目前全市高標準建成1個市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以司法所為依托推動13個鎮(街道)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的建設,強化231個村(社區)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服務指引功能,構建起以市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為龍頭,鎮(街道)公共法律服務站為支撐,村(社區)公共法律服務室為基礎的公共法律服務網絡,實現中心、站、室三級實體平臺全覆蓋,優化資源配置,確保基本公共服務覆蓋全民、均等享有。
強化執法監督,促進公正文明。全面落實合法性審查制度,建立健全提前介入制度,將審查關口前移,同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前期工作并聯進行,全程參與跟進五星級酒店等重大項目,依法審查汽車底盤輕量化等項目協議6件,在項目謀劃、生成、推進工作中提供高質量法治保障。出臺《隆昌市“企業寧靜日”制度》,探索實施“無事不擾”執法檢查新模式,全面實行執法檢查備案管理制度,推行“月備案+季備案”“事前備案+事后備案”,備案涉企檢查計劃77份,統籌合并執法檢查37項,調整檢查時間16次,核減執法檢查21次。健全完善重大行政執法決定聯合會商制度,嚴格重大執法決定審簽程序,備案審簽責令停產停業等重大行政處罰決定2件。
加強法治宣傳,營造濃厚氛圍。以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明確“誰執法誰普法”主體責任及宣傳重點,推進普法責任落實。深入開展以案釋法,落實法官、檢察官、行政執法人員、律師等以案釋法制度,推行全程說理式執法,把普法融入執法活動全過程。以助力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為目標,結合“法律七進”、和諧勞動關系“春風行動”、“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宣傳活動等活動開展形式多樣、各具特色的涉企法治宣傳教育活動,為企業經營者及企業職工進行相關法律法規講解,引導企業經營者合法經營、企業職工依法維權。2024年以來,開展涉企法治宣傳教育活動7場,發放法治宣傳物品2000余份,提供法律咨詢80余人,受教育群眾1000余人。
開展法治體檢,精準服務企業。整合資源組建“隆昌市民營企業律師服務團”,充分發揮律師、法律服務工作者在風險防控、規范治理、決策咨詢方面的專業優勢,認真梳理企業生產經營中遇到的知識產權、勞資關系、融資糾紛、風險防控等問題,根據企業面臨的法律問題和法律服務需求開展法治體檢,精準服務。聚焦食品藥品行業安全風險點、企業發展難點,2024年4月25日,隆昌市司法局聯合內榮農高區、市工商聯等部門,面向20余家食品藥品企業,邀請四川成隆律師事務所開展“ 法治體檢進企業,把脈問診防風險”專題法治體檢活動。為20余家食品藥品企業“把脈問診”,出具法治體檢結果20余份,提出法律意見30余條。
發揮調解優勢,維護企業發展。指導工商聯設立涉企糾紛調解委員會,常態化處理企業各類糾紛。指導古湖街道人民調委會設立駐法院調解室,專職調解員坐班處理涉企訴前糾紛咨詢與調解。指導13個鎮(街道)、231個村(社區)強化環境保護、征地拆遷、合同、勞務用工等涉企糾紛排查、化解。探索在稅務、工商、農業農村等5個部門設立“楓橋式”調解室,拓展運用“楓橋經驗”到執法部門,規范公正文明執法。2024年以來,各級調解組織共調處涉企糾紛54件,其中,合同糾紛9件、生產經營糾紛15件、征地拆遷糾紛1件、勞動爭議4件,成功率達98%以上。(唐泰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