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網
        法治文化研究會

        彭州市“三抓”做實青少年“學法筑基”行動

        來源:彭州市司法局 作者:許靜 閆莉 發布時間:2024-07-09 11:43:06

        近年來,彭州市以貫徹落實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為重點,以探索法治文化與法治實踐雙線融合發展為路徑,持續深化校園法治文化建設,不斷深耕青少年法治教育彭州模式,全力助推青少年“學法筑基”、提升青少年法治素養、護航青少年健康成長。

        1720496626840.jpg 

        在法治訓練營開展親子互動實踐學法活動

        抓牢規劃引領,強化青少年法治教育牽引力。

        1720496652806.jpg

        法治校長聘任儀式

        一是以資源聯動護航學法之路。整合法官、檢察官、公安干警、專業律師、法律援助、人民調解等法律服務資源,深入推進思想聯通、環境聯建、普法聯抓等“六聯”工作機制。充分發揮普法宣講團、法律援助聯絡員、普法志愿者等作用,多渠道多形式開展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活動,實現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聯動升級”。

        二是以隊伍建設營造學法氛圍。擇優選任政治素質過硬、法律功底深厚、實踐經驗豐富的112名法治校長隊伍,與全市57所中小學形成“一對一”定制工作服務模式。以法治校長實質化運行幫助學校、學生、教師和家長提升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意識和能力,同步實現學校法治教育計劃、教材、課時、師資和考核“五落實”。

        三是以陣地拓展提升學法實效。依托全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禁毒教育基地、法治訓練營、校園法律之家等青少年學法陣地開展實踐教學,不斷拓寬青少年“體驗法治、踐行法治”實體平臺,提升青少年學法實效。成功創建全國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動零犯罪學校11所、四川省“依法治校(園)示范校”2所、成都市依法治校(園)示范校9所。

        抓實創新驅動,增強青少年法治教育供給力。

        1720496915662.jpg 

        彭州中學實驗學校法治文化空間站

        一是法治文化同頻共建。以彭州中學實驗學校為依托,開展校園法治文化標準化試點建設,開展一個法治空間站、一個禮法文化廣場等“五個一”設施打造。隨后逐步在全市中小學推行“一校一品”校園法治文化建設,健全依法治校、依法執教、加強校園法治文化建設的體制機制。

        二是法治項目入腦入心。校內指派專業法律服務資源,開展法治宣傳、法律咨詢,參與化解校園糾紛等學法用法項目;校外充分發揮公檢法司協同力量,開展幼苗進警營、走進法庭聽審判、司法所開放日等法治實踐項目,形成一核多元、相輔相成的青少年法治教育綜合體系。

        三是法治活動凝心聚力。持續開展“法治小當家”評選活動,引導學生通過參與法治情景劇、征文、繪畫等活動,樹立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用孩子們最喜愛、最理解的方式向自己的同齡人普法?;顒右殉掷m開展5屆,覆蓋全市40余所中小學校,直接參與學生達4200余名。 

        抓好互動體驗,提升青少年法治教育滲透力。

        1720496957879.jpg

        親子法治講座

        一是運用“亮晶晶”品牌開展“沉浸式教育”。以“亮晶晶+牡丹希望家園”品牌為載體,利用寒暑假、國家憲法日、國際禁毒日、開學季等時間節點,多形式多內容開展主題活動。匠心打造“漫典談”“小周有話說”“說文解案”“岳岳說法”等微信公眾號欄目版塊,深入全面推進青少年普法工作。

        二是運用“法治微課堂”開展“零距離教育”。廣泛在各學校新媒體開設“法治微課堂”,開啟指尖普法和掌上學法,結合《民法典》《未成年人保護法》《憲法》等各類法律知識,以案釋法、以法論事,講解日常生活中涉及的侵權損害、權益維護等青少年關心關注的熱點問題。

        三是運用“豌豆莢”工作室開展“互動式教育”。以“護苗行動”為抓手,成立“豌豆莢未成年人保護法官工作室”,圍繞民法典、“關愛明天、普法先行”、“4·15”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等主題精心打造模擬法庭、法治夏令營等法治實踐活動,用青少年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提升普法的感染力和影響力。



        責任編輯:楊雪嬌

        新聞總署國登2012-F00075847號· 知識產權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連續出版物刊號 川KXO1-093 · 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證 川B2-20191090 ·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川網文【2019】5415-440號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許可證 川字第00217號

        出版物許可證 新出發字第510105010299號 · 川文旅審函【2019】886號 · 川新廣審批準字【2017】335號 · 川法學文研批字【2015】012號 · 川法文批字【2019】009號 · 川新廣批函字【2016】30號

        國家商標局受理第23862702號 · 網絡安全資格認證第23955號 · 省法治文化研究會融媒體中心負責技術、維護和管理

        蜀ICP備18021130號-2 川公網安備 51010402001487號

        本網站(非新聞類)刊發信息不代表主辦單位和本網之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本網刪改·法律顧問:省法治文化研究會專家委(何艷律師)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會 四 川 法 制 網版權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cszw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電腦版 | 移動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和县| 甘德县| 图木舒克市| 开江县| 保靖县| 太和县| 北辰区| 九寨沟县| 四子王旗| 柘城县| 陆良县| 西乌| 五原县| 星子县| 保康县| 安阳市| 海口市| 武鸣县| 色达县| 永昌县| 自贡市| 九江市| 平潭县| 襄城县| 葫芦岛市| 穆棱市| 玛曲县| 兴宁市| 秦皇岛市| 大连市| 天等县| 武强县| 始兴县| 杭锦后旗| 荔浦县| 冀州市| 如东县| 新安县| 禄丰县| 澎湖县| 建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