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網
        法治文化研究會

        瀘縣百和鎮:“非遺文化”與普法的“雙向奔赴”

        來源:瀘縣司法局 作者:閆淑明 發布時間:2025-01-07 11:19:12

        2025年1月2日,瀘縣百和鎮迎來了一場蓮槍舞文化與法治的融合表演,巧妙地將蓮槍舞非遺文化資源與普法教育相結合,創新推出了“舞?法”普法宣傳模式。這一模式不僅讓法治宣傳更加貼近群眾生活,也使得傳統非遺文化煥發出新的活力。

        1736220219300.jpg

        “防毒品、有妙招,一不好奇、二不嘗試.......”活動現場,百和學校的學生們通過蓮槍口號與禁毒詞相結合的方式,向大家宣傳了禁毒知識,朗朗上口的宣傳詞更是耕植人心。據悉,百和蓮槍舞起源于宋朝時期,最初是由乞丐們為了乞討而創造的一種簡易表演形式,他們將打狗棒兩端掛上銅錢,搖晃發出聲音,配合簡單的唱腔,逐漸演變成了現在的蓮槍舞。經過歷代傳人的改編整理,百和蓮槍舞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并在群眾中廣泛推廣。它蘊含著當地人的精、氣、神,通過變換的腳步和歌唱,展現出川南民間的獨特魅力。這種舞蹈在當地節令時是必演節目,深受老百姓的喜愛。據統計,2024年以來百和鎮人民政府結合民法典、防詐騙、禁毒及婦女兒童維權保護主題等,組織當地老百姓、學生到市、縣、鄉鎮開展槍舞法治宣傳6次,受眾群體達5200余人次,抑揚頓挫的宣傳詞搭配熱烈歡騰的舞蹈,讓老百姓一聽就能記住并情不自禁手舞足蹈,讓法治宣傳效果充分體現于群眾的肢體和日常言語。群眾們紛紛表示,“這種普法方式新穎而富有教育意義,通過蓮槍舞來學習法律知識,既提高了大家的法律意識,又讓我們領略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1736220239106.jpg

        瀘縣百和鎮的“舞?法”普法模式,是一次成功的嘗試,它不僅讓法治宣傳更加接地氣、有生氣、聚人氣,也為非遺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提供了展示平臺。下一步,百和鎮將持續發揚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將非遺項目與普法教育相結合,打造出“非遺+普法”的常態化法治宣傳模式,為川南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提供寶貴的經驗和啟示。

        責任編輯:楊雪嬌

        新聞總署國登2012-F00075847號· 知識產權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連續出版物刊號 川KXO1-093 · 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證 川B2-20191090 ·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川網文【2019】5415-440號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許可證 川字第00217號

        出版物許可證 新出發字第510105010299號 · 川文旅審函【2019】886號 · 川新廣審批準字【2017】335號 · 川法學文研批字【2015】012號 · 川法文批字【2019】009號 · 川新廣批函字【2016】30號

        國家商標局受理第23862702號 · 網絡安全資格認證第23955號 · 省法治文化研究會融媒體中心負責技術、維護和管理

        蜀ICP備18021130號-2 川公網安備 51010402001487號

        本網站(非新聞類)刊發信息不代表主辦單位和本網之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本網刪改·法律顧問:省法治文化研究會專家委(何艷律師)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會 四 川 法 制 網版權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cszw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電腦版 | 移動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昭苏县| 柘城县| 永川市| 栾川县| 乌海市| 渑池县| 呼图壁县| 濮阳县| 陕西省| 波密县| 探索| 龙陵县| 平昌县| 洛阳市| 东海县| 通州区| 内丘县| 紫云| 资源县| 和平县| 肇源县| 屏东县| 孟州市| 肥乡县| 大悟县| 琼中| 信宜市| 定兴县| 崇阳县| 班玛县| 富阳市| 横山县| 临猗县| 武义县| 通城县| 新丰县| 丰顺县| 恩施市| 寻乌县| 集贤县| 达拉特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