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日,瀘縣百和鎮迎來了一場蓮槍舞文化與法治的融合表演,巧妙地將蓮槍舞非遺文化資源與普法教育相結合,創新推出了“舞?法”普法宣傳模式。這一模式不僅讓法治宣傳更加貼近群眾生活,也使得傳統非遺文化煥發出新的活力。
“防毒品、有妙招,一不好奇、二不嘗試.......”活動現場,百和學校的學生們通過蓮槍舞口號與禁毒詞相結合的方式,向大家宣傳了禁毒知識,朗朗上口的宣傳詞更是耕植人心。據悉,百和蓮槍舞起源于宋朝時期,最初是由乞丐們為了乞討而創造的一種簡易表演形式,他們將打狗棒兩端掛上銅錢,搖晃發出聲音,配合簡單的唱腔,逐漸演變成了現在的蓮槍舞。經過歷代傳人的改編整理,百和蓮槍舞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并在群眾中廣泛推廣。它蘊含著當地人的精、氣、神,通過變換的腳步和歌唱,展現出川南民間的獨特魅力。這種舞蹈在當地節令時是必演節目,深受老百姓的喜愛。據統計,2024年以來百和鎮人民政府結合民法典、防詐騙、禁毒及婦女兒童維權保護主題等,組織當地老百姓、學生到市、縣、鄉鎮開展蓮槍舞法治宣傳6次,受眾群體達5200余人次,抑揚頓挫的宣傳詞搭配熱烈歡騰的舞蹈,讓老百姓一聽就能記住并情不自禁手舞足蹈,讓法治宣傳效果充分體現于群眾的肢體和日常言語。群眾們紛紛表示,“這種普法方式新穎而富有教育意義,通過蓮槍舞來學習法律知識,既提高了大家的法律意識,又讓我們領略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瀘縣百和鎮的“舞?法”普法模式,是一次成功的嘗試,它不僅讓法治宣傳更加接地氣、有生氣、聚人氣,也為非遺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提供了展示平臺。下一步,百和鎮將持續發揚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將非遺項目與普法教育相結合,打造出“非遺+普法”的常態化法治宣傳模式,為川南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提供寶貴的經驗和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