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調解被稱為“東方經驗”“東方之花”,是矛盾糾紛化解的“第一道防線”,在基層社會自治過程中具有基礎性作用。資中縣人民法院銀山人民法庭將新時代“楓橋經驗”落實到指導人民調解工作中,始終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錨定基層治理基石,通過“精準賦能、掌燈引路、雙向互動”,推動法治、德治、自治深度融合,讓“東方經驗”在解紛止爭、促進和諧中煥發新活力,為基層治理現代化注入法治動能。
精準賦能,做好調解力量的“充電站”
“以前調解糾紛全憑經驗,現在有了法律思維的加持,感覺調解工作更有思路了?!辟Y中縣銀磷社區調解員吳紅跟班參與調解了一起相鄰關系糾紛案件后如是說。
銀山法庭堅持“強基固本”理念,以村社調解員、鄉賢能人及網格員等基層糾紛化解的基礎力量為核心,采取“培訓+實戰”雙軌賦能機制,增強基層調解能力。實戰培訓主要是邀請調解力量跟班學習,通過全程參與案件調解,培養法律思維和調解技巧,提升綜合調解能力;集中培訓則在法庭“陳說心語”工作室開展,以老法官陳建為核心培訓力量,重點圍繞法律規定、調解技巧并結合案例分析開展定期培訓,整體提升人民調解隊伍的基礎功底。自2024年以來,法庭累計開展人民調解員業務培訓11次,專項培訓基層調解力量94人次,人民調解員培訓覆蓋率達100%。
掌燈引路,當好人民調解的“指路燈”
“法官,太感謝你了,我的事情村上已經協調處理好了?!币黄鹕婕巴恋丶m紛案件的當事人黃某,向法官打來電話要求撤訴。為妥善處理糾紛,法庭在辦理過程中查閱了大量檔案,實地走訪勘察,最終發現問題的根源在于土地發包取得。雖然土地的發包不屬于人民法院受理范圍,但為實質解決問題,法庭向黃某所在村提出建議并指導調解工作,最終通過召開村民大會等方式妥善化解了一系列糾紛,真正實現了“小事不出村”。
近年來,銀山法庭不斷延伸審判職能,加大對人民調解工作的指導力度,積極發動和依靠群眾,把矛盾化解工作納入法治化軌道,當好人民調解的“指路燈”,全面推進基層“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累計指導調解大小糾紛150余件,調解協議的規范性大幅提升,重點指導化解的多起重大風險糾紛獲得了黨委政府的高度肯定。
暢通銜接,織密基層共治的“一張網”
“效率真的是太高了!”剛剛經歷完人民調解與司法確認無縫銜接的陳某感嘆道。從人民調解委員會組織調解并出具“人民調解協議書”,再到人民法庭出具裁定書進行司法確認,一起民間借貸糾紛在半天之內妥善處理,這得益于法庭與人民調解委員會之間高效的溝通聯絡。
擔心程序麻煩、協議沒有強制力等是糾紛各方不愿意采取人民調解方式解決糾紛的原因,隨著鄉鎮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一站式”解紛體系使得人民法庭與人民調解組織之間的銜接上了一個新的臺階,暢通的銜接機制及協議的高效確認也為人民調解作用的發揮插上翅膀。銀山法庭對人民調解協議均在5日內完成司法確認,司法確認反饋率為100%。
資中縣人民法院銀山人民法庭以履職盡責的擔當,助推人民調解從“經驗調解”到“法治引領”,用“小調解”撬動“大和諧”,以司法力量讓“東方經驗”持續煥發活力。法庭將繼續深化“指導不缺位、服務不越位、解難做到位”的工作理念,依托“一站式”解紛體系,借助人民調解使得更多矛盾化于未發、止于未訴,讓“東方經驗”在基層治理中更顯魅力。(鄒彩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