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嚴格規范涉企行政檢查的意見》印發以來,瀘州市快速部署、積極創新、全域聯動,以“一瀘檢查”為載體,大力推動“綜合查一次”改革,涉企檢查規范化水平得到明顯提升。1月27日,《法治日報》以《多措并舉讓企業安心發展瀘州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嚴格規范涉企行政檢查的意見>》為題,發布瀘州市涉企檢查工作,宣傳推廣瀘州法治新品牌。
全文如下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嚴格規范涉企行政檢查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印發以來,四川省瀘州市積極推動《意見》貫徹落實,采用務實舉措,聚焦企業反映強烈的隨意檢查、重復檢查等突出問題開展重點整治,市縣鄉全域一體推動“綜合查一次”改革。2025年1月,將各級各部門計劃開展的1311次檢查綜合為709次,縮減率達46%。提升行政執法質效,為優化營商環境提供堅強法治保障。
聯手多合作 監管少打擾
“現在企業應對相關執法部門分頭檢查次數降低了,讓企業輕松不少。”瀘州市某釀酒有限公司負責人說,這得益于瀘州市推出的“綜合查一次”改革,執法部門采取“綜合查一次”方式,進一次門、查多項事、一次到位,大大減輕企業負擔。
據瀘州市司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貫徹落實《意見》要求,徹底改變以前各自為政、多頭檢查情況,瀘州市建立“三級兩輪六統籌”機制,即“市縣鄉三級同步,年度和每月兩輪統籌,市司法局集中統籌、單位內部統籌、橫向部門統籌、縱向層級統籌、監管措施統籌、數字智慧統籌六項統籌”,實現對同一檢查對象跨部門、跨層級統籌檢查。“對檢查結果可以當場反饋的,牽頭單位當場一單送達。不能當場反饋的,參與單位于檢查完成之日起3個工作日內將檢查情況向牽頭單位報送。牽頭單位匯總后在5個工作日內將檢查結果一并反饋檢查對象。”瀘州市司法局相關負責人說。
瀘州市嚴格落實《意見》關于日常檢查要經負責人批準的要求,切實解決行政檢查頻繁隨意問題。因情況緊急確實需要立即實施檢查的,也要及時履行報告和補辦手續等程序。
分級分類檢查 不越位不缺位
以前有的部門存在“一把尺子、平均用力”的機械檢查情況,如今也得到改善。
“我們根據《意見》推行精準檢查、分級分類檢查要求,建立了差異化分級分類信用監管機制,對信用風險等級和危險級別較高的提高檢查頻次,對信用風險等級和危險級別較低的監管對象降低檢查頻次,做到該查的必須嚴查、不該查的不查。”瀘州市司法局相關負責人說,“尤其是臨近年關,我們對關系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食品藥品領域、煙花爆竹等行業更是加大檢查力度,以有效的檢查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本月中旬,瀘州市應急管理局牽頭,聯合6個市、縣級部門、兩個街道對瀘州市某煙花爆竹專營有限公司等10家企業開展檢查,當場反饋檢查意見27條,切實消除安全隱患。
細化檢查方案 依托科技賦能
《意見》要求:“實施行政檢查前,要制定檢查方案”。為此,瀘州市不斷細化聯合檢查落地方案,明確要求涉企檢查牽頭單位與參與單位之間開展信息對接,制定詳實檢查操作方案,具體明確檢查時間、順序、流程、分工等,提升檢查質效。
“以前4個部門檢查要分別接待4次,現在一次性就能接受4個部門同時檢查。”瀘州市某酒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說。不久前,瀘州市應急管理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市場監管局等對該企業開展了安全生產聯合執法檢查,切實減少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的干擾。
此外,瀘州市落實《意見》關于強化數字賦能的要求,加快“一瀘檢查”智慧平臺新功能研發,加強數據審核,開展檢查主體、檢查人員、檢查事項依據“三大清理”,嚴禁不具備主體資格的組織實施檢查。實行檢查數據異常風險提示預警,對明顯超過合理檢查頻次的,及時開展跟蹤監督。上線運行企業涉法問題“碼”上投訴系統,受理行政執法中未依法依規履行職責,侵犯或者損害企業和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的有關問題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