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眉山市法律援助中心制發工作方案,在全市法律援助機構開展為期半年的“法援惠民生 扶貧奔小康”品牌活動,助力復工復產、脫貧攻堅、應援盡援、增強群眾獲得感三個方面,推出了十八項惠民措施。
在服務疫情防控、助力復工復產方面,擴大法律援助覆蓋面,將因疫情導致的勞動爭議、房屋租賃等糾紛納入法律援助事項范圍。推行法律援助經濟困難證明告知承諾制,將疫情防控一線的醫務人員、軍人、人民警察、社區工作者、志愿者以及因疫致貧的勞動者、小微企業主、個體工商戶及因疫返貧群眾,納入免于經濟困難審查范圍。積極參與訴源治理,引導受援群眾優先采取和解、調解等方式結案,切實把矛盾解決在萌芽狀態,化解在基層。
在服務脫貧攻堅方面,降低法律援助門檻,擴大法律援助覆蓋范圍,將農村留守兒童、空巢老人、殘疾人、婦女、農民工等作為法律援助重點對象,依托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室)、法律援助工作站,主動為低保人員、五保戶、重度殘疾人、農村特困戶等幫扶對象提供法律援助服務。積極響應脫貧不穩定戶、貧困邊緣戶的法律援助訴求,將勞動保障、婚姻家庭、食品藥品、教育醫療、事故賠償、征地拆遷、土地流轉等逐步納入法律援助事項,解決困難群眾切身利益問題。
針對疫情防控與脫貧攻堅的新形勢新要求,全市法律援助機構將更加簡化法律援助受理審查程序,全面推廣法律援助“預約辦”“在線辦”“網上辦”“掌上辦”,在法律援助實體平臺開通殘疾人、退役軍人“綠色通道”,開展農民工討薪維權專項行動,貫徹民事、行政、刑事法律援助服務新規范,完善案件質量評估長效機制,建立案件補貼與服務質量掛鉤的差別補貼機制,應援盡援增強群眾獲得感。(曾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