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社區矯正對象監督管理,提升矯正實效,彭州市司法局建立聯動工作機制,發揮政法部門職能優勢,構建協作參與社區矯正工作大格局,夯實全市安全穩定防線。
聚焦無縫監管,打破信息孤島,建立全鏈條信息共享機制
一是入矯前身份數據共享。對公安偵查、檢察院審查起訴、法院庭審、監獄假釋等階段的審前調查,通過與公安局協作共享,全面掌握被調查人的社區關系及是否涉毒、再犯罪等基本情況,并及時反饋委托機關。今年,已聯合公安局開展社區矯正調查評估 73件。二是矯正中監管數據共享。每月定時與公安局共享入矯人員名單,隨時掌握社區矯正對象被行政拘留、強制隔離戒毒、采取強制措施情況。對提請撤銷緩刑的社區矯正對象,及時向檢察院和公安局抄送收監執行建議書。目前,全市社區矯正對象名單已實現100%共享。三是安置幫教數據共享。三個工作日內對依法解除社區矯正的,將解除矯正證明書送市法院,抄送市檢察院和市公安局。與檢察院、公安局共享安置幫教人員名單,將重點幫教對象通報公安局列為重點人口跟蹤管控。
聚焦精準監管,破解模式單一,打造全時空動態監管系統
一是推進“人防”科學化。對全市社區矯正對象開展心理評測,篩查心理健康隱患人員,制定個案矯正方案,重點跟進輔導,保障心理健康。組織社會力量對 經濟困難社區矯正對象給予救助,幫助社區矯正對象協調解決婚姻家庭問題,促進人員管控穩定。二是提升“技防”智慧化。通過電子手環、手機APP等信息化手段,輔以雪亮工程、人臉識別、一標三實等技術手段,實現社區矯正對象7*24全時段監管。建立13個社區矯正微信群,普及法律知識、發送警示案例、每日報告位置信息,實現管理、教育、幫扶一體化。三是強化“聯防”網格化。強化司法所和派出所互聯互通,每月開展1次轄區內重點人員風險隱患分析研判會,定期共享社區矯正對象和刑滿釋放人員信息。吸納365名網格員進入社區志愿者隊伍,對網格內社區矯正對象逐戶走訪,收集上報社區矯正對象反映問題及意見 14條。
聚焦監管質效,填補環節漏洞,構建全方位執法監督體系
一是建章立制,提升執法監督規范性。按照《四川省社區矯正實施細則》,制定《社區矯正檔案工作規范》《司法所社區矯正執法規范》,明確社區矯正執法主要任務及工作要求,為執法監督提供依據。編制《社區矯正執法質量考評計分表》,量化執法活動效率、效果。二是內部評查,提升執法監督長效性。采取司法所自查、社區矯正大隊和機關紀委聯合抽查等方式,開展社區矯正執法案卷評查。重點評查執法文書是否規范、是否存在超越權限審批等。今年,開展內部評查2次。三是外部協作,提升執法監督透明度。主動加強與法院、公安局等部門聯系協作,召開例會 1次,研討工作中的法律問題,共同推進執法監督工作。積極與政法委、檢察院對接,聯合開展執法規范化檢查活動13次,全覆蓋檢查社區矯正調查評估、刑事執行工作,促進社區矯正工作提質增效。(王文武 許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