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堅持普法20年的普法老人,他們是堅守在監管一線的監獄民警,他們是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的優秀干部……每一個作品都是奮進的四川司法行政人致力于守護平安和法治建設的感人瞬間,每一個作品都生動展示出四川司法行政人忠誠、為民、尚法、擔當的精神特質。
No.1
作品:《普法老人》
作者:廣元市司法局
圖片故事:蔣爺爺又搭起了法治宣傳展板,站在高處為小學生們講起了法律知識,他的講解吸引了很多小學生的喜愛。年近80的蔣作林,退休后義務投入普法行列,每月擠出數百元作為法治宣傳費,20年來,他堅持不懈努力,克服重重困難,拉上自制展板,拿著講稿,走遍了全縣所有鄉(鎮)學校、社區、街道、場鎮,開展義務法治宣傳600多場次,耗資18萬余元,受教育人數達60多萬人,挑燈創作出膾炙人口的《憲法淺解100句》。
No.2
作品:《法潤鄉村》
作者:達州司法
圖片故事:達州市司法局在助力精準脫貧過程中,大力推進“一村一法律顧問”制度,廣泛開展“法律進鄉村”活動。他們特別選派了律師、司法助理員、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到全市所有貧困村和超過20戶貧困戶的非貧困村擔任法律顧問,將法律服務資源引入到精準脫貧攻堅第一線,為貧困村提供法律意見、法律咨詢、法律援助、法治宣傳和參與人民調解。
No.3
作品:《把爛泥路走成大道坦途》
作者:德陽市旌陽區司法局
圖片故事:“村里的條件很差,我在這條路上摔過很多次,現在習慣了,在我心中已經像大道坦途一樣了。”在圖中奔走在爛泥路上的是德陽市旌陽區司法局黃許司法所所長覃博。2018年7月,33歲的他辭家別兒,主動申請到越西縣保石鄉哈洛村擔任駐村工作隊員,加入援彝隊伍。在這里,他把對妻兒的思念深埋心底,他不懼艱苦環境,常常走過這樣的路,到村上與村組干部結對子、出點子、找路子,幫助村民過上好日子。通過一系列的幫扶措施,2018年底,哈洛村貧困戶年人均純收入達標,各類基礎設施建設高標準完成,順利通過了州、縣現場脫貧驗收。現在,他依然與村民們一起為著幸福生活而奮斗。覃博說,“走得再遠,我都不會忘記來時的路,我們一定會走上通往幸福生活的大道坦途。”
No.4
作品:《調解員》
作者:劉成英
圖片故事:老鄰居王某和楊某因相鄰權關系發生爭執,為妥善處理此事,什邡市司法局禾豐司法所所長、調解員楊俊主動到王、楊兩家查看詳情,并在王某家中現場調處此糾紛。沒有辦公桌就拉來不用的木柜、板凳不夠就蹲在地上,大家聚精會神聽調解員調解,最后雙方握手言和,恢復睦鄰關系。人民調解是化解社會矛盾的重要方式,特別是在化解群眾糾紛上起著重要作用,而奔波在鄉間地頭的人民調解員就是在這樣工作環境下將矛盾化解于唇舌之間。
No.5
作品:《吾生也有涯、而“教”也無涯》
作者:邱海鷹
圖片故事:2019年6月25日,廣安華鎣市司法局退休老同志董永長利用逢場日到華鎣市永興鎮場鎮人口集中處開展禁毒法治宣傳活動。董永長自1995年到華鎣市司法局就開始從事法治宣傳教育工作,至今已有24年,2016年他退休后依然不忘初心,并且作為華鎣市老年志愿者法治宣講的骨干始終堅持戰斗在普法工作的第一線,為法治建設貢獻力量。
No.6
作品:《退休前一天》
作者:白航
圖片故事:即使是在退休前一天,他也如同往日一樣絲毫沒有放下手中的工作,一如既往為群眾提供優質的法律服務。28年如一日,原廣安市鄰水縣城北司法所所長許少林扎根基層,將自己的青春和智慧毫無保留地獻給司法行政事業。他的生命里沒有太過華麗、也沒有太過悲壯,有的只是默默無聞、無私奉獻。來時,他白衣飄飄,意氣風發;而如今,他卻發已斑駁……
No.7
作品:《恐怖的毒品》
作者:李磊
圖片故事:毒品,不僅腐蝕了人們的肉體,也摧毀了人們的心靈。2019年6月11日,灑拉地坡鄉舉辦了以“拒毒防艾護家園,脫貧致富奔小康”為主題的禁毒大宣講大教育文藝賽演活動。川北監獄援涼民警李磊自制禁毒宣傳圖片、標語和橫幅,在學校舉辦禁毒文藝節目賽演期間進行毒品知識講解宣傳。
No.8
作品:《重逢》
作者:何松林
圖片故事:時光荏苒,歲月如梭,時過60年,薛奶奶(烈士遺孀)在四川監獄博物館看到烈士墻上亡夫陳玉昇的照片,她輕撫著亡夫臉龐,早已淚眼婆娑。一部四川監獄的發展史鐫刻了幾代人接續奮進的血淚史。第一代四川監獄人披荊斬棘、開荒拓土,為后世基業打下堅實基礎。在那段“敢叫日月換新天”的激情歲月里,家國情懷是主題詞,在這主題詞之下,太多的兒女情長被掩蓋。
No.9
作品:《三代情》
作者:雷馬屏監獄 楊永華
圖片故事:“千千萬萬家庭的好家風支撐起全社會的好風氣”,早在2013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全國婦聯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集體談話中,就如是強調樹立良好家風的重要性。照片中的三代人同為四川省雷馬屏監獄警察,一幅和諧畫面好不令人羨慕。半個世紀以來,三代雷馬屏人歷經西征烽火、拓荒建獄、平叛自衛、發展轉移,監獄與時俱進,跨越發展。
No.10
作品:《抬頭、挺胸》
作者:涼山監獄
圖片故事:重新做人,首先是要認罪悔罪,從過去的錯誤中幡然醒悟。除此之外,重新走進社會還需要正確看待未來人生路,抬起頭、挺起胸書寫余生精彩。在涼山監獄,民警一邊對服刑人員行為規范進行矯正,一邊告訴她們要重拾信心。雖然剛入監的服刑人員紀律意識淡薄、行為懶散、惡習諸多,但這些工作在監管一線的警花們并未放棄她們,而是不厭其煩、苦口婆心對她們進行教育改造,一批又一批的服刑人員在這里幡然醒悟,再次起航。
No.11
作品:《塑魂》
作者:王騰
圖片故事:整齊劃一的腳步、嘹亮高昂的口號,是監獄民警日復一日艱辛付出的結果。在"服刑人員行為規范養成"比賽現場,服刑人員認真完成隊列、心理保健操、廣播體操等項目比賽,每一句口號,每一個動作都展現了服刑人員努力改造、早日回歸的信心。這不是臨時編排的表演項目,而是監獄人民警察日常監管改造工作的真實寫照。
No.12
作品:《我的青爸爸》
作者:四川省攀西監獄
圖片故事:他用8 年時間翻山越嶺,圓了442個孩子的“上學夢”,孩子們都親切稱呼他“青爸爸”。他敢為人先、身體力行、傾情奉獻,讓頭頂的警徽閃耀在涼山大地,把人間的大愛送進群眾心坎,創造出一段段感人至深、動人心弦、令人敬佩的扶貧幫教佳話。他就是攀西監獄民警劉青松。2019年6月5日,他到布拖縣飛鋪村馬卡家進行家訪,看到幫扶多年的孩子成長為健康、開朗、活潑的少年,他無比欣慰。交談甚歡時,他興奮的拿出手機將一直保存著的姐弟倆從小到大的照片翻給他們看。
No.13
作品:《國學療心》
作者:邛崍監獄 陳飛怡
圖片故事:在邛崍監獄國學教育現場,民警正在組織服刑人員開展“經史合參”活動。經史合參是一種通過國學經典學習來反思自身行為,用“學思踐悟”來促進知行合一的學習方法。近年來,邛崍監獄打造出首家“孔子學堂”,充分運用國學經典對服刑人員進行教育改造。為此監獄民警們主動學習國學經典,從國學文化中汲取教育改造養分,他們在服刑人民眼里既是警官,又是老師。
No.14
作品:《擺渡》
作者:四川省女子監獄教育科 付建華
圖片故事:2018年7月,四川省女子監獄遭受百年難遇的洪水侵襲,全獄上下立即投入到防洪救災工作。一張民警拖著小船送刑滿釋放的服刑人員出監的照片刷爆朋友圈。一次引領,一次拉纖,一次擺渡,這張刷屏的照片就是監獄工作的一個縮影。民警們每一次的赤腳趟水,每一次的用力劃槳,都是為了讓迷失方向的她們找回正確的航向,讓無處安放的靈魂渡過心靈的荒原。
No.15
作品:《我背您去見女兒!》
作者:四川省女子監獄會見中心
圖片故事:2016年5月,四川省女子監獄會見中心來了兩位“特殊”的服刑人員家屬:老大爺下半身癱瘓,坐著輪椅,神情憔悴,老大娘拿著資料顫顫巍巍要去辦理會見手續,老兩口趁還能動來探望在女監服刑的女兒。可就在會見通道口老兩口犯了難,那一節節臺階老大爺是無論如何也邁不上去的。“大爺,沒事兒,我背著你進去!”會見中心民警連忙走上前,背起老人走過76級臺階。
No.16
作品:《特殊戰斗》
作者:戴 斌
圖片故事:在監獄,還有民警最親密的戰友——警犬。但每一只警犬并非生來聰明善戰,都是經過訓犬員日復一日的訓練。“記不清這是第幾次受傷了,有一次解脫警犬撲咬的用力方式沒對,造成肩部肌肉拉傷,兩個多月才恢復。每次看到警犬撲咬的技能越來越強,就覺得身上的傷不算啥……”穿著厚實的防護服,作為目標誘餌配合警犬撲咬訓練,是訓犬員的日常工作。正是有這樣一群籍籍無名、默默戰斗在“幕后”的訓犬員,以無限的責任與擔當,共同筑起了監獄安全穩定的鋼鐵長城。
No.17
作品:《一張“敬業福”》
作者:楊錦江
圖片故事:春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一家團圓的重要時節。可對堅守監獄的民警們來說,這天卻是比往常更需擔當。2017年除夕之際,在這個溫暖的夜晚,雅安監獄監管區也張燈結彩迎接著新年。照片中,兩名值班民警堅守在崗位,神情肅穆威嚴,絲毫不為節日氣氛所動,與窗戶貼滿“福”字和掛滿彩燈的節日氛圍形成鮮明對比。用忠誠與敬業守護著監管平安,也為社會平安添磚加瓦。
No.18
作品:《獎牌》
作者:嘉陵監獄
圖片故事:在第18屆世界警察和消防員運動會上,嘉陵監獄女民警李薇參加了世警會羽毛球40歲以上女單、混雙和女雙三個項目的比賽,經過激烈對抗,最終斬獲了女單、女雙兩枚銅牌!混雙也獲得第四名的好成績。領獎臺上的光鮮亮麗,是訓練場內千百遍練習的最好回饋。每一項成績的背后,都凝聚了她默默付出的努力。
No.19
作品:《禁毒宣傳進校園》
作者:付衛東
圖片故事:2019年3月22日,“愛之家”禁毒防艾法律服務工作站民警來到喜德中學,利用課間休息時間,在學校操場向學生發放禁毒宣傳資料,開展禁毒宣傳。“愛之家”成立以來,主動服從禁毒防艾斗爭大局,加強與當地政法機關聯系,不僅將禁毒宣傳教育送進校園,還走村進戶開展工作。
No.20
作品:《忠誠奉獻的唐旭峰》
作者:郭葆青
圖片故事:四川省新華強制隔離戒毒所民警唐旭峰,從警19年,始終將忠誠擺在首位,恪盡職守、創新進取、敬業擔當、忘我奉獻。當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專管大隊時,他主動請纓,擔當起宣講政策的重任;當《禁毒法》施行后,他撰寫調研文章10多篇,其中多篇被國家級核心期刊和學術雜志刊用;當他由于高強度工作身患疾病時,還一如既往的堅守崗位,最終于2014年12月27日,因淋巴癌惡化,經搶救無效去世,年僅38歲。
No.21
作品:《一個也不能丟下》
作者:付衛東
圖片故事:谷曲鄉河西村吸毒人員阿吉(化名)因為不了解相關政策要求,在社區康復期間不假外出打工,失聯近兩年。四川省成都強制隔離戒毒所民警、谷曲鄉禁毒專員倪輝多方設法,在阿吉親屬幫助下與阿吉取得聯系,耐心細致地做好思想工作,終于幫助阿吉放下顧慮,于2019年4月27日回鄉報到并接受尿檢。2019年4月28日,倪輝、唐富燕步行山路8公里,深入山寨,來到阿吉家實地走訪,開展幫教。為助力涼山禁毒防艾斗爭,幫助涼山人民脫貧,眾多援彝干部舍小家顧大家,如遍布的索瑪花一樣在彝區盛開。
No.22
作品:《潛心育人、用心治學》
作者:王 君
圖片故事:四川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安防技術專業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余訓鋒,長期從事在教書育人一線,先后主持建設學院第一門省級精品課程,主編全國司法警官院校“十三五”規劃教材《安全防范技術原理與實務》等4部教材,先后在國內外公開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1項,承擔省、市級各類科研課題10余項。他先后榮獲四川省抗震救災志愿服務工作先進個人,榮立個人三等功3次,集體三等功1次,個人嘉獎2次,被學院授予2019年“十佳教師”榮譽稱號。
No.23
作品:《鴿鴿講堂》
作者:樂山市司法局
圖片故事:今年55歲的的莫鴿鴿,曾任金口河區司法局局長,多年來,她用法律維護群眾權益,用宣傳讓法律法規根植于群眾心底。2017年,臨近退休的她又加入金口河區脫貧攻堅“戰場”,擔任區“四好村”創建工作組執行組長,專事精準扶貧工作。身患癌癥的她,瞞著同事和家人,以滿腔熱情投入到工作中。2018年4月,金口河區成立了由的莫鴿鴿名字冠名的“心連心·鴿鴿講堂”。她用“脫口秀”宣講法律,生動活潑、接地氣,深受彝漢群眾喜愛。
No.24
作品:《“德古”人民調解》
作者:樂山市司法局
圖片故事:“德古”在調解糾紛中向當事人解讀法律條款。四川省樂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馬邊彝族自治縣,發揚新時代“楓橋經驗”,創新實施“德古+親情”工作法,融洽彝漢關系,有效調處了社會矛盾糾紛。“德古”穿梭在峨邊大山之間,身穿察爾瓦,晴天一身汗,雨天兩腿泥,為十里八鄉的村民群眾調解糾紛,被當地的群眾視為親人。
No.25
作品:《情暖寒冬》
作者:樂山市司法局
圖片故事:2017年12月1日,樂山科信司法鑒定中心的法醫臨床專家和法醫精神專家,歷時3個多小時來到沙灣區福祿鎮萬福橋村柯某的家里,為他做了民事行為能力鑒定、傷殘等級鑒定和護理依賴程度鑒定,這次鑒定不僅上門,而且免費,給柯某的官司提供了必要的訴訟證據。在樂山市,只要是法律援助機構受理的案件,委托人有重度殘疾,行動不便,而且需要司法鑒定的,樂山市科信司法鑒定中心都提供免費上門服務。
No.26
作品:《病床前的公證》
作者:李勇
圖片故事:自貢市龍都公證處開展了“公證與我相伴而行”主題活動,龍都公證處為患癌當事人提供了上門服務,并將公證書送到當事人手中。圖片中是一位患癌老人,她丈夫去世后,2019年8月26日,其子女到公證處申請辦理繼承權公證,并告知工作人員母親患病在床,無法下床行走,且向母親隱瞞真實病情的事實。隨后公證處與申請人預約時間,提供了上門公證服務。
No.27
作品:《放晴》
作者:攀枝花市司法局
圖片故事:2018年8月14日,在持續數日的陰霾和連夜大雨后,天空開始放晴,空氣格外清新,攀枝花體育場顯得莊嚴安靜。上午8:30,攀枝花市司法局組織的4名強制隔離戒毒所民警、攀枝花東區100余名社區服刑人員準時抵達體育場,開始為期一天的集中教育訓誡活動。此次活動,對于社區矯正服刑人員來說,既是一次真正的嚴管,也是一次和諧的晴天,是2018年攀枝花市司法行政系統部署推進“社區矯正執法警務化”工作模式的一次生動實踐。
No.28
作品:《“帳篷”司法局》
作者:雅安市蘆山縣司法局
圖片故事:2013年4月20日,蘆山縣發生7.0級地震,司法局干警來不及安置家人,投身到抗震救災中,主動搬運傷員、卸運藥品、搭建帳篷,為受災群眾做好服務。地震期間,蘆山縣司法局從受損的辦公樓搬進帳篷,成立抗震救災法律服務站,提供法律咨詢、法律援助;建立“板房”調解室,法律進重建,調解進項目,充分發揮矛盾糾紛化解積極作用。
No.29
作品:《閃動的“司法藍”1》
作者:宜賓市司法局
圖片故事:2019年6月17日22時55分,四川省宜賓市長寧縣發生6.0級地震,災情就是命令,災難面前,長寧縣司法行政系統迅速投入抗震救災第一線,黨旗下的“司法藍”用忠誠書寫初心,用初心點亮責任,用責任詮釋擔當,以擔當不忘使命,在抗震救災的第一線,他們挺立在搶險救災最前沿,為黨旗增色,為黨徽添彩,黨旗下處處閃動的“司法藍”,成為了災區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No.30
作品:《閃動的“司法藍”2》
作者:宜賓市司法局
圖片故事:2019年6月17日22時55分,四川省宜賓市長寧縣發生6.0級地震,硐底司法所所長吳詩華同志冒著余震的危險,堅守在抗震救災一線,為受災群眾提供法律咨詢、心理疏導服務,預防、化解矛盾糾紛,最大限度地減少不穩定因素。吳詩華同志說,災害面前堅守一線是司法行政人的職責,更是一名共產黨員的光榮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