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9時,樂山市峨邊縣黑竹溝鎮依烏村村主任耍惹阿覺頂著冬日清晨凜冽的寒風來到鎮司法所。幾天前,身為德古調解員的耍惹阿覺成功調解了一起離婚糾紛案,避免了雙方矛盾升級。新年上班第一天,他要把這件糾紛調解的相關情況詳細匯報上去。
德古,彝語意為德高望重的智者,在彝鄉民間有口碑、有威望。近年來,樂山在充分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的基礎上,依法推行德古調解法,將耍惹阿覺這樣的德古吸納到人民調解員的隊伍中。
“2015年,峨邊縣德古協會正式成立。”峨邊縣司法局副局長吳興華介紹,在彝族地區,德古調解具有天然的優勢,也有亟待改進的地方。其優勢在于德古本身在群眾中有一定的威望,群眾對他們的調解信任度高,其劣勢在于部分德古欠缺法律知識,其調解存在一些不規范的地方。“為此,我們成立了協會,發揮德古調解的優勢,改進其不足之處。”
如何發揮優勢、改進不足?“成立協會只是一個開端。”吳興華說,針對民間德古不具備法律賦予的調解權限問題,峨邊縣實行德古聘任制,按照一定程序,將具備條件的德古選入人民調解員隊伍,并以人民調解委員會的名義進行聘任。截至目前,峨邊縣已有德古調解員54名,德古協會可依照相關規章制度等對德古調解員進行管理。
針對德古調解員法律知識不足等問題,德古協會則加強對其培訓。“結合實際,德古協會每年都會開展以《憲法》《民法通則》及《人民調解工作若干規定》等法律知識為主的培訓,讓德古調解既合情理又合法。”吳興華說,他們還對德古調解員進行崗前培訓,開展角色轉換教育,明確人民調解的責任和義務,并配發人民調解工作包和人民調解法律知識實用讀本。
成為德古調解員之后,耍惹阿覺明顯感覺到自己的責任更大了。“光這件離婚糾紛,我們幾名德古調解員從下午2點一直調解到第二天凌晨3點。”耍惹阿覺介紹,他一年調解的較大糾紛約有30件。
除了調解工作之外,德古還承擔宣傳工作。“德古協會定期組織德古到各個鄉鎮開展脫貧攻堅、環境整治、移風易俗等相關內容的宣講。”吳興華說,德古身份特殊,其宣講內容往往更容易被當地群眾認可。
目前,樂山市共有德古協會2個、德古參與的人民調解委員會41個、德古調解工作室10個。2017年以來,樂山市德古調解員參與調解案例1289件,案件涉及金額1780余萬元,成功調解1262件,調解成功率達到98%。(徐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