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屏山法院牽?;▓F隊成功調解一起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案件,在承辦法官長達五小時的耐心釋法說理下,原被告雙方最終達成調解協議并當場履行完畢,真正實現"案結事了人和",彰顯司法溫度與效率。
案情聚焦:
2023年9月,被告曾某駕駛借用王某的摩托車與行人原告劉某發生碰撞,致劉某受傷住院,后經鑒定構成十級傷殘。劉某起訴要求曾某、王某、保險公司賠償醫療費、殘疾賠償金等共計12萬余元。庭審中,雙方對醫療費用爭議激烈:曾某質疑劉某住院期間存在二次傷害,認為部分費用與其事故無關;劉某則堅稱所有治療均屬必要。
法官破局:抽絲剝繭促共贏
為實質性化解矛盾,承辦法官采取"三步工作法":
1. 證據定紛爭:調取完整病歷資料,結合鑒定報告逐項梳理醫療項目,明確事故直接關聯費用;
2. 法理明責任:援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條,闡明侵權人應賠償"因就醫治療支出的合理費用",同時釋明舉證責任規則;
3. 情理融堅冰:從事故對雙方生活的影響切入,引導換位思考,提出"降低訴累、即時履行"的調解方向。
經過五小時"背對背分析+面對面協商",雙方最終達成調解:保險公司支付劉某賠償金6.9萬余元,曾某當場通過微信轉賬支付劉某34000元,劉某放棄其他訴訟請求??铐椉磿r到賬的一刻,原被告握手言和:"感謝法官把法條講透,把賬算清,省了我們再打官司的麻煩!"
機制創新:立審執一體化見實效
本案是屏山法院深化"立審執一體化"的生動實踐:
1.前端精準介入:立案階段即啟動調解程序,避免矛盾升級;
2.中端實質解紛:貫徹"如我在訴"理念,法官全程釋明風險、測算賠償;
3.末端即時履行:督促當庭給付,減少執行程序空轉,節約司法資源。
案情聚焦:
"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法官呼吁公眾嚴守交通法規,事故發生后應主動配合治療、固定證據。若對醫療費用存疑,可及時申請專業鑒定,避免因誤解激化矛盾。
屏山法院將繼續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以"如我在訴"的情懷推進矛盾糾紛實質性化解,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與司法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