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10余名調解員8小時多的勸解,這起有可能引發個人極端事件的婚戀糾紛最終得到了妥善解決。
2019年3月,仁壽縣北斗鎮的王某與余某某經人介紹談戀愛,雙方確定戀愛關系后居住在普寧街道壩達社區王某父親家里。2020年初,余某某懷孕,雙方多次協商結婚彩禮未果。4月以來,雙方及家人發生多次爭執,感情傷害不斷加深,壩達社區多次協調不能和解。4月中旬,王某父親更換門鎖不讓余某某進家門。4月20日,余某某到王某父親家門口要求給付精神補償和打胎費用,王某父親閉門不出,余某某找來磚頭打門,并揚言要吃安眠藥自殺。王某家人報警后,派出所介入,帶雙方到派出所再調解,但因雙方互不讓步,直至當日夜間仍未達成協議。當晚,派出所將案情報送普寧街道多元化解中心,接到情況后,普寧街道高度重視,司法所協同綜治辦、信訪辦、等部門工作人員進行了分析研判,形成了聯合北斗鎮、婦聯等單位到派出所聯合調解的方案。
4月21日上午,各單位安排的調解工作人員按時到達了普寧派出所,在進一步了解了糾紛的相關情況及雙方的情況后,聯合工作組決定背對背分別做男女雙方的思想工作。調解開始,雙方均是寸步不讓,王某不愿多出1分錢,余某某也不想少1分錢。經過2個多小時疏導,王某終于認識到了早日解決問題的好處,勉強答應多給付雙方差距的一半。然而,這時王某接到了其父親生病送醫院的電話,盡管在場的調解員都在安慰他,但王某還是像沒有聽見一樣,一聲不吭,站起來走了幾步突然沖向了窗口,幸好被普寧街道1名眼疾手快的調解員及時控制,過激行為被制止后。王某情緒異常激動,哽咽著聲稱不再出1分錢給女方,要與對方魚死網破。調解工作一下又陷入僵局,但全體調解人員沒有放棄,一部分工作人員安慰疏導王某并與其共同吃盒飯、拉家常,另一部分工作人員通過多方協作找到了王某的姐姐,在讓王某姐姐明白了最好當天解決問題對她們全家的好處后,王某姐姐答應為其弟弟墊付補償費。
在10余名調解員的共同努力下,終于在下午5時左右雙方就精神補償、人流手術等費用的分擔達成一致,并在司法所工作人員擬定的調解協議書上簽了字。簽字后,王某將約定當天支付的費用當場轉賬給了余某某。
雙方當事人及家人在離開派出所時,均對參與調解的所有人員表示感謝。(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