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一部小說,使我聯想到現實中的真人真事,并自然而然地與之掛鉤,在我的閱讀生涯中實不多見。最近,我有幸拜讀了橋歌先生長篇小說《女監四月天》(《團結出版社》2019年7月版)后,心潮起伏,久久難平。監獄是個神秘的所在,一般老百姓是沒有機會更不愿意進去的地方,通過文學作品了解和知曉獄內的真實狀況和生活情態,確實是個不錯的路徑。我深為我們社會主義新型監獄“化腐朽為神奇”的教育改造工作感佩不也,深為監獄人民警察“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無私奉獻精神感佩不也!特別是被作品中的女主人翁――女子監獄六監區監區長凌薈穎的藝術形象深深打動。她,不就是現實生活中穿警服版的“林徽因”嗎?
說來話長,在我讀初中時,當我知道了林徽因這個人物后,我就在心靈深處把她作為自己的楷模(當時還沒有“粉絲”這個說詞),稍有閑暇就研讀她的作品,言行舉止盡其模仿,自知屬于“東施笑頻”也無所畏懼。遺憾的是,現在人到中年,也沒有任何人言說自己像林徽因,外在不像,才華、氣質、修養就更差遠了。讀罷《女監四月天》,我個人認為,凌薈穎的藝術形象,從外貌到氣質、從才華到修養,與真人版的林徽因難分伯仲。
林徽因何許人也?估計當代90后和00后的一些“追星”男女還不十分了解。林徽因是民國時期著名才女,與當時的蕭紅和張愛玲并稱為我國“三大名媛”。她不僅是著名建筑師,而且在詩歌、小說、散文、戲劇、繪畫等方面成就斐然。她出眾的才華,傾城的容貌,加之情感生活也像“春天的童話”般幸福而浪漫。據我所知,我們這代人中好多女人都暗暗將其樹為標桿。在我閱讀過的眾多文學作品中,好些作者都力爭以林徽因為影子,但結果我都不太認可。而《女監四月天》中的凌薈穎,可愛、真實和立體,與林徽因不僅形似,而且神似。
可愛,是凌薈穎藝術形象成功的堅實基礎
凌薈穎生長在川西壩子都江堰流域一個縣城的普通市民家庭。這兒山青水秀,氣侯宜人,加之天生麗質,從小就是個美人坯子。由于家庭貧寒,適當的勞動鍛煉,對其身段的均勻發育發揮了催化劑的作用。因為家教濡染,“乖乖女”的形象從小奠定。她讀書認真刻苦,品學兼優,從小學到中學再到大學,“班花”“?;ā钡墓鸸诜瞧淠獙佟4T士研究生畢業后憑其真才實學,經公務員考試順利進入s省女子監獄從事女犯教育改造工作。從凌薈穎的成長軌跡看,沒有任何特殊可言,她是同時代我國中下層普通工農家庭子女成長軌跡的縮影。她的可愛,除其天生麗質外,就在于她從小就參與“適當的勞動鍛煉”,嚴格而傳統的家教和平日認真刻苦地學習。遺憾的是,當今好些人不懂“可愛”的真正含義,錯誤地把“漂亮”當成可愛。有的人為了所謂的“漂亮”,整天濃妝艷抹,奇裝異服;還有的不惜花費巨資前往外國做整形手術,隆鼻、隆胸、隆屁股......這些靠“加工”添置的“漂亮”,我以為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漂亮,更談不上可愛。
人的審美并非只是外貌的漂亮與否,與可愛更有本質的區別。因為漂亮只是形容外表,很難包含內在。而可愛則是外表和內在的和諧統一。凌薈穎不僅外表漂亮,而且內在素質極高,在整部作品中顯得十分可愛。首先必須承認,她確有靚麗的外表。凌薈穎一出場,作者對她的描寫可謂匠心獨運,用“驚艷”二字形容一點不過分。在對其外表長相和舉手投足的“特寫”后,緊接著又通過環境中的動、植物描寫予以旁襯。待水到渠成后,直入正題:“這是一個美麗的女人。她叫凌薈穎。據說在大學里她就是名冠全城高校的才女加?;ǎ矣忠蛐彰駠鴷r期名媛林徽因同諧,好些男生都叫她‘林徽因’。甚至有人背地里說她比林大才女更漂亮,更‘性’感!”作者的討巧之處就在于,借用眾人皆知的名媛形象,使讀者頭腦中的藝術形象有所借鑒和依存。與林徽因相似的漂亮女人,不用說懷春的男子,就連我這樣的中年女人看了也是有那么一點點“羨慕嫉妒”,當然不存在“恨”哈!其次是她出眾的才華。凌薈穎可謂才華橫溢,警中嬌女。書中有兩處給我留下的印象最深。一是她與監區同事兼閨蜜葉佳麗和歐陽白雪在養牛河畔散步閑聊中,競能一口氣背誦完林徽因的著名詩作《你是人間四月天》;二是她與愛人邱雨在散步時也毫不停頓地背誦出春秋戰國時的文言文《左傳》中的名篇《曹劌論戰》。須知,沒有扎實的文化功底和文學修養,是斷不能背誦出如此深奧的古代文言文的;再次是她難能可貴的綜合素養。綜合素養就是一個人在心靈深處經歷自我認識、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過程后所達到的境界,約束著人的行為。任何一個人只有具有良好的個人修養,才會被人尊重,也才顯得可愛。凌薈穎在個人修養上雖不能說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但確實躍上了一個新的高度。當初到六監區任監區長時,面對教導員嚴謹的不合作態度和故意刁難的行為,她能顧全大局,妥善應對。面對監區內形形色色的女服刑人員,她堅持“以人為本”的執法理念,主張“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從而深得女犯們的信任和喜愛。面對家庭矛盾,她又大氣包容,以柔克剛。但在原則問題上,又依法依規,大義滅親。當夕日的婆母和大姑姐犯罪入監后,她又不計前嫌,以德報怨,從而化解了雙方心中的宿怨,實現了人性的嬗變。
真實,是凌薈穎藝術形象成功的源頭活水
真實在文學作品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文學作品通過藝術形象反映社會生活所達到的準確程度。真實,是文學作品的生命所在。該小說用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創作手法,成功地塑造了當代女子監獄中眾多各具特色的女警察的藝術形象,特別是對凌薈穎的形象塑造,真實可感,靈動自然,既沒有刻意拔高,也未出奇編造,充分展示了當代中國監獄警察無私奉獻、勇于犧牲的光輝形象,又凸顯了警察隊伍中獨特的“這一個”,因而讀后給我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凌薈穎藝術形象的真實性,又重點落腳在情感真實和細節真實上,通過情感真實和細節真實達到生活真實。
應當承認,作品中的凌薈穎情感異常豐富,她的心中充溢著無垠的愛意。對生活的愛,一年四季都是“四月天”。對事業的愛,初心不改,至死不渝。凌薈穎熱愛監獄教育改造工作,將其作為終身事業予以追求。結婚后,當市長的婆母主動為其聯系到大城市的大機關工作,她卻多次予以拒絕。對父輩的愛,感恩戴德,巴心巴肝。父親病逝后,對母親十分孝順,為了不讓母親受到愛女永遠失去生育能力的打擊,寧愿獨自承受“主動提出離婚”之苦;對于巳經離婚的前任公爹,她懇求當其“兒子”,并愿意照顧到老。對愛人的愛,忠貞不二,死去活來。由于自身優秀,追求者甚多,她始終嚴守婦道;與愛人邱雨“被離婚”后,仍然守身如玉;邱雨犧牲后,傷心至極,痛不欲生。對同事朋友的愛,至真至誠,不含雜質。她為人正直陽光,樂于助人。護士小萬為她多次“吃醋”誤會,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自證清白,以至小萬出國接受祖產,居然將“暗戀”之人托其關照。對女犯的愛,則將“愛”化為具體的改革措施,把女犯當作自己失足的姐妹,并采取多種措施和方法實施教育、改造和挽救,正如女犯蘭竹在獄中創作的自傳體小說《你們是人間四月天》一書的扉頁上所說:“我曾經是一塊頑石,是獄警把一顆愛心的種子播進了我的心田,讓石頭開出了耀眼的花朵!”
古人云:“氣之動物,物之感人,故搖蕩情性,形諸舞詠?!鼻楦姓鎸嵤俏膶W創作最直接的動力來源,它像一根紐帶連接著生活中零散的創作材料;又如一座橋梁讓讀者與作家作品的思相通。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正是作者將滿腔的情,濃濃的愛傾注在凌薈穎這一形象中,才使其光彩奪目,熠熠生輝,使人們在美感享受的同時,受到教育和啟迪。
細節真實是文學形象的生命所在。細節,顧名思義,就是細枝末節,它是人物、情節、環境的最小單位,猶如人體的細胞。不管何種細節,都必須真實,真實才能逼真,才能傳神。沒有真實的細節,便沒有形象,從而也就沒有藝術。藝術的天堂,就在真實的細節之中。否則,它就不能啟迪人們的認識,從而失去審美價值,成為作品的贅瘤?!杜O四月天》的作者深諳此中之道,書中運用大量的真實細節描寫,從而使凌薈穎這一藝術形象逐步清晰、豐滿。比如凌薈穎與女犯邢雨曦第一次見面這個細節,就寫得非常精彩。9名新來的女犯在六監區大院內站成一排,聆聽凌薈穎的訓話。凌薈穎站在隊前,并不馬上開口,而是注視著每名新犯的表情。跆拳道冠軍出身的女犯邢雨曦對這種短暫的沉默很不習慣,于是小聲問身旁的“二進宮”女犯潘金麗,對面站著的警察是誰?潘金麗用手拉了一下邢雨曦的衣袖,示意她不要說話。這時凌薈穎面對隊伍厲聲問道:“誰在說話?”停了片刻,凌薈穎降低語調緩緩地說道:“沒有人敢承認?好,考慮你們是新犯,初來乍到,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原諒你們?!庇滞A似?,凌薈穎突然叫了一聲“潘金麗!”“潘金麗嚇得渾身一抖,連忙道:‘報告警官,不是我,不是我……’‘我知道不是你,是你右邊的那個高個子,叫邢雨曦吧?’凌薈穎一雙錐子一樣的眼睛盯著邢雨曦,邢雨曦傲慢地扭過頭?!睜柡螅杷C穎才開始作“自我介紹”,自我介紹完后再講犯人入監后的注意事項。從這段細節描寫可以看出三個問題:一是凌薈穎的聰明機智,既懂管理學又懂心理學。一開始不“訓話”,而是用雙眼“注視”眾女犯;當發現有人在隊列中說話和做小動作時,不是直接點出說者之名,而是“聲東擊西”;最后再點出說話者,并且用“一雙錐子一樣的眼睛盯著”,直到對方“傲慢地扭過頭”。二是暴露了邢雨曦的輕淺和傲慢。 邢雨曦長得五大三粗,在書中屬于“牢頭獄霸”之類的人物,凌薈穎與她的第一次交鋒就很獨特。三是女犯潘金麗膽小怕事和愛耍小聰明的特性也躍然紙上。這種真實的細節,如臨其景,如聞其聲。對于刻畫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起到了重要作用??梢哉f,整部小說就是像這類細節描寫串聯而成的。
據我所知,當下有人認為,小說是虛構的文學作品,“是人工所為,就絕不可能天衣無縫”,不必強求細節真實。強調細節真實,就是對作品的“太過苛刻”。對此,筆者實在難以茍同。細節真實,對一部作品來說是極其重要的,非強調不可。試想,如果沒有眾多真實的細節描寫,凌薈穎的藝術形象就達不到栩栩傳神、呼之欲出之效,也就沒有《女監四月天》的成功。由此可見,小說的生命所在,就是細節真實的生命所在。離開細節真實,小說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立體,是凌薈穎藝術形象成功的根本保證
所謂立體,就是具有多側面、多維度的藝術形象。比如立體電影,就是將兩影像重合,產生三維立體效果。當觀眾戴上立體眼鏡觀影時,就會產生身臨其境之感??上驳氖牵摃髡邔⑦@種藝術手段成功地運用到了文學創作之中,從多側面、多維度塑造人物,使書中的人物形象更真實,更完整,更可信。
她品學兼優,聰明能干,但生活道路又波譎云詭。凌薈穎參加工作后,積極努力,勤于鉆研,很快脫穎而出,在短短的5年中就從普通警察晉升為教育科科長。但她的生活道路又極為坎坷。早年喪父,母親體弱多病。2008年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災害中,母親和哥嫂不辜遇難,留下一個8歲的侄兒由她撫養。她出生普通家庭,想過普通人的生活,可鬼使神差就嫁給了市長的兒子,做了市長的兒媳婦,錯誤地踏進了錦江市“第一家庭”的高檔別墅。市長多次要她放棄女監調回城里工作以便照顧家庭,可她熱愛女監“違抗”婆母“指示”鬧得家庭關系很不和諧。為救女犯她不慎掉落山崖,不僅懷孕三月的孩子流產,而且喪失終身做母親的權力。夫妻恩愛,但世俗偏見最終不得不違心拖與深愛自己而且自己也深愛對方的丈夫離婚。歷經千辛萬苦,好不容易準備與愛人復婚之時,又眼睜睜看著自己心愛的人兒英勇犧牲......在凌薈穎身上,成功與失敗,歡樂與悲傷,幸福與痛苦,相互交織在一起,“剪不斷,理還亂?!笨吹萌搜刍潄y,唏噓不已!
她勤奮努力,成效顯著,但工作中又坎坷曲折。凌薈穎從獄部機關教育科長調到“老大難”的六監區任監區長,她從實際出發,敢想敢干,大膽改革,卻遭到重重阻力,搞得自己精疲力盡。首先遇到的就是“老資格”的教導員嚴瑾的阻撓。嚴教導員屬“獄警世家”,思想保守,觀念落后,但工作認真負責,絕對是個好人。兩人在工作中的分歧和摩擦,給凌薈穎的諸多改革舉措平添了諸多困難和阻力。其次是改造和反改造的斗爭。女犯邢雨曦“越獄搜集證據”,居然跑到了市長家里。凌薈穎親自出馬,用智慧將其抓獲;女犯蘭竹悲觀厭世,多次尋機“求死”,“跳樓”被救又“吞服剪刀”,凌薈穎勇敢施救險遭摔死山中;女犯潘金麗惡習不改,“勾引男獄警”后又搞“同性戀”,丟人現眼。凌薈穎反復做工作,力促其改邪歸正......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后來嚴教導員經過實踐檢驗,對凌薈穎的所作所為,從不理解到支持,從口服到心服,從而完成了艱難的思想轉變和意識涅磐。眾女犯在凌薈穎的教育感召下,認罪伏法,自覺改造已成風氣,“老大難”單位成了先進集體。
她天生麗質,愛情甜蜜,但幸福中又命運多舛。凌薈穎與林徽因相比,均屬于才情顏值雙高的美女,其外在形象和內在素質均有一拼,但人生軌跡不同,愛情婚姻結局也不一樣。用書中嚴謹的話說,在女人成堆的女子監獄內,“打她主意的人不下一個班?!边@就充分說明喜歡她,暗戀她的男士確實很多。作品中安排了三位癡情者圍在凌薈穎周邊演繹了不同的情感糾葛,雖有模仿梁思成、徐志摩和金岳霖之嫌,但故事情節,人物分寸也還把握較好,對凌薈穎這一藝術形象的成功塑造起到了綠葉襯花之效。然而與林徽因的婚姻家庭相比,凌薈穎就顯得不幸或曰悲慘得多。丈夫邱雨可算是人中精品,但他特殊的公安警察職業,又不可能天天陪伴在其身邊;強勢的婆母為了自身私利和傳宗接代的陋習,非逼她調回城里照顧家庭不可,這給她內心又平添了幾多煩惱和不快;兇惡又霸道的大姑姐在家中的惡語和惡行,使她在小產后都無法在家中“坐月子”;“被離婚”后,她只能暗自落淚,同時還要強笑著接受組織上的錯誤處分;最最悲催的是,經過多災多難,眼看與心愛的人兒復婚在望,可后者又在自己的懷中永遠閉上了雙眼......夜深人靜,掩卷沉思,作品中凌薈穎的藝術形象,就像電影畫面逐一浮現在我的腦海之中久久揮之不去。好一個凌薈穎,既像鄰家小妹,又似朋友表姐;既似單位同事對象,又像小舅他兒媳婦......既可愛,有時又很討人厭;既聰明,有時又很愛鉆牛角尖;既能干,有時又很任性固執......
綜上所述,凌薈穎藝術形象的塑造,好就好在她可愛、真實、立體。她既有林徽因的靚麗、優雅、出眾的外貌,又有林徽因的天賦、學識和才華,更有林徽因的品質、志向和修為。雖然兩人所處時代不同,職業各異,生活軌跡和情感路徑各有千秋,但兩人給我的生活感悟和美學享受卻是共通的,無窮的。(張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