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靜下來了,也終于可以靜下心來寫點東西。許久沒有提筆寫過這樣的文字,生疏得連自己也快不認識。
回想自己棄政從法的初心。作為一名法院的新人,在這個臥虎藏龍、政法精英集結的地方,我時常惴惴不安。每聽到《飛得更高》這首歌“生命就像一條大河,時而寧靜,時而風狂……我要飛得更高,翅膀卷起風暴,掙脫懷抱……狂風一樣舞蹈……”,平靜的內心總隨歌聲追憶起過往時光的碎片。
法律與生命的交鋒:震撼的刑事審判
2017年初入法院的一天,去刑庭傳閱文件,刑庭法官正在翻閱案桌上厚厚的卷宗,一張照片跳入我的眼簾:僅僅一個案上人頭,睜一雙無法形容的雙眼,頃刻如劍般刺破我的眼膜,洞穿我的瞳孔,頓時有眩暈之感!這一幕此后再未揮去,長久如刺般扎在心里,梗在喉嚨。這是怎樣的生命終結?眼神背后又是怎樣曾經的靈魂?多日后,此案開庭,面對辯護人情理交融的量刑辯護,被告人泣不成聲。庭審中,年輕的被告人悔恨的目光時不時地回過頭來凝視著旁聽席上的親人。一個高大魁梧的中年男人默默流著眼淚,雙手緊緊得抓著扶手,身體在無聲的顫抖著,我斷定這一定是年輕人的父親。庭審結束,母親聲嘶力竭哭喊著,兒子的回應時有時無,最后母親癱坐在地上,絕望地看著漸行漸遠的身影……我看看這庭審及審后一幕,不覺想到受害人家屬憤怒的雙眼,五味雜陳加雜陳五味,幾乎飛一樣的奔回自己的辦公室,久久難以安神。受害人、被告人、父親母親,悔恨、絕望、憤怒的眼神交織在我的腦海中打轉。這是第一次接觸刑事審判,心靈受到震蕩的同時,不禁讓我思考生命是什么?法律能否衡量生命的尺度?
法律與親情的碰撞:揪心的民事案件
訴訟中離婚、贍養撫養、分家析產類糾紛是親緣社會矛盾的集中體現。曾在民庭旁聽過這樣的一個案件:兄弟兩個年過五十,為爭奪父母遺留下來的老屋,在法庭上劍拔弩張,臟話惡語兇相手勢齊上陣,剎那間的親情化作比海深的仇恨,兄弟情感灰飛煙滅,作出最徹底的斷絕。雖坐庭下旁聽,實覺案件本身的事實問題和法律問題已經不再重要,爭吵本身已經給出結論。只可惜了彼此是世上唯一一對親兄弟,為爭父母遺產,在人生一段這樣的年華還要踏入法庭,可能早已忘記少時那一起玩耍的房前屋后。親緣訴訟打的看似官司,實則撕裂的是親情。在面臨此類訴訟時,我不禁思考,親情在利益面前可有斤兩?想起朱蘇力教授的一段話:“忘記了在很大程度上人受制于生物性,我們無法徹底擺脫的現實的社會物質生活條件,一句話,無法擺脫我們得以成為現在這個樣的那個“存在”。我想,民事法官遇到的最糟糕的情形,莫過于人性的貪婪和親情的淡漠使得法律成為了冰冷的武器。然而此時,民事法官的任務就是要妥善運用法、理、情將這一地雞毛捋順,讓有裂痕的情感得到修復或是讓社會關系恢復平衡。
法律與人的交匯:伸出手的距離
在法院工作的近兩年時間里,審理過程帶給我很多思考和反思,不斷用活生生的案件事實捶打我的內心,讓我堅強和理智,同時充滿情感。猶記得自己親身經歷的兩件小事:有一次一個民間借貸的案件,給當事人打電話,對方得知被朋友起訴,在電話里破口大罵,臟話怪話一大堆,然后掛斷。第二天繼續給他打電話,一聽是法院后直接掛斷,第三天接著打,還好沒有馬上掛斷,給他講法條講法理講親情,聽完依舊掛斷,終于在第四天周六中午,當事人接通電話說:“法官,求你別打了,你寄過來吧,我簽收。”頓時有種勝利的喜悅,趕緊寄出去,成功投遞。另一次是一位起訴離婚的婦女,丈夫長期下落不明,牽著一個三四歲的孩子,談話從“法院應該給我辦”到“姐姐,你是個好人,我聽你的”結束,當事人的情緒反復或許僅僅需要一個聽的渠道。究竟法律與當事人之間有多遠?我想可能是伸出手的距離。心懷為當事人徹底解決糾紛之心,經常主動伸出手去,相信總有一天,會迎來當事人的手將你握緊。
法律人的不懈錘煉:燃燒自我
作為一個非法本的法律人,專業文稿的寫作雖然總是讓人抓心撓肺,我卻在一次次領導的啟發和修改中不斷加深對內容的理解,提升寫作水準。裁判文書的寫作、調研課題的起草,雖然總是耗時很長,改得頭暈腦脹,卻可不斷扎實寫作功底錘煉耐心。無論工作內容如何改變,總有一種力量驅使我不斷向前,“學道須當猛烈,始終確守初心,纖毫物欲不相侵”的信念一直激勵我不斷前行。
曾經有這樣一個人生思考:雞蛋、胡蘿卜、茶葉三種東西放入水中加熱。胡蘿卜放入水中加熱后,慢慢地被環境影響,而后變得柔軟,逐漸妥協,失去了原本的硬朗。胡蘿卜代表不能堅守原則,意志軟弱之人。雞蛋為使自己不至于受到傷害,除了原本就堅硬的殼之外,在沸水中更讓自己的心變得堅硬起來。成功保護了自己,雞蛋代表謙虛謹慎、意志堅定之人。茶葉則即使在滾燙的沸水中亦能做真實的自己,盡情舒展,淡然地看透沉浮,就連水也悄然間染上了它的芳香。茶葉代表那種具有內涵,能夠影響感染別人之人。
也許有一種成長叫守本心,也許有一種方向叫尋初心。在世事潮流的烹煮中,要去做篤行勵堅的雞蛋,做四溢飄香的茶葉。時光,可以雕刻信心、雕刻忠心、雕刻癡心,卻無法雕刻初心。當我們做一個決定的時候,應時常想起初入崗位時的初心,會想起初入法院時的初心。初心時刻提醒法律人肩負的使命。刑事法官的鐵面無私,是因為匡扶正義的初心激勵他們扛起懲惡揚善的使命;民事法官的循循善誘,是因為仁者愛人的初心鼓舞著他們踐行彌合親情的使命。法律人的初心是什么?是沒有私心的初心,是那份原始的法治信仰,是純粹的扎根心底的公平與正義!堅守這份初心,牢記時代使命,在追尋法治夢想的前行中燃燒自己,釋放能量!
(小金法院 王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