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繁蔭,炎黃合璧,壯哉中華,故懷先烈。
清明,是中華民族尊宗敬祖的古老傳統節日。今年又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在清明節即將來臨之際,自己作為一名加入組織39年的黨員,有幸參加黑水縣人民法院黨支部組織開展的“緬懷紀念先烈,弘揚烈士精神”主題黨日活動,在此,我們懷著無比沉痛的心情,對為建立新中國、保衛祖國領土完整和社會主義建設中光榮犧牲的英雄烈士們表示沉痛的哀悼!目的就是緬懷英烈,繼承革命先烈的光榮傳統,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更加堅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就此,作為一名黨員向大家分享個人的感悟。
今天,我們來到黑水縣烈士陵園,走進大門,映入眼簾的是屹立于陵園中10.5米高的烈士紀念塔,塔上嵌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金光閃閃的大字,塔下共安葬著459位紅軍長征、剿匪戰役和平叛工作中犧牲的革命烈士,是我們的重要紅色教育基地。
黑水,紅軍時期三進三出,翻過三座著名雪山;剿匪戰役,為農奴翻身得解放奠定了堅實基礎;79年對越自衛還擊戰勇獻一名“戰斗英雄”,多人立功受獎;近來“民兵精神”傳遍全國,有著傳統的民族氛圍和集體英雄主義感。
大家深知,我們偉大、光榮、正確的中國共產黨從建黨初期就確立了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的使命,為實現這一共同的目標,共產黨人帶領無數英雄志士不懈努力,浴血奮戰,用他們的生命和鮮血筑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并帶領廣大人民歷經幾十年的奮力拼搏,基本建成美好幸福的小康社會,如今,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英明領導下,正努力朝著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奮斗。
我們清楚,黨在革命初期就總結出了“槍桿子里面出政權”的真理,發動了著名的南昌起義,歷經二萬五千里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以及剿匪工作建立起了新中國。在和平年代,為捍衛國家的領土完整,又經歷了抗美援朝戰爭、中印邊境反擊戰、抗美援越戰爭、中蘇珍寶島之戰、中越(南越)西沙之戰、中越邊境自衛還擊戰,無論是解放前還是解放后的歷次戰爭中,我們有千千萬萬英雄烈士為民族的解放、國家的獨立、領土的完整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用鮮血筑起了新的長城。在國家遭受重大自然災害、地震、洪水、火災、疫情等關鍵時刻,我們的黨員干部、軍隊為群眾的安居樂業沖鋒陷陣,為人民的幸福安康撲湯蹈火,向世人彰顯出黨的先鋒模范作用如此得人心。
一個烈士,就是一座不朽的豐碑;一個英雄,就是一面飄揚的旗幟,對于歷經艱苦磨難的中華民族來說,這是我們生生不息的血脈和彌足珍貴的財富。但愿大家牢記,我們今天的美好日子和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今天改革開放的穩定環境來之不易,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長期奮斗的成就,是無數革命先烈無私奉獻換來的結果。我們不僅要記住中國人民的勝利,記住我們的輝煌,還要記住那些獲得榮譽的英雄,更要銘記那些在戰爭中平平淡淡為國捐軀的烈士們。
本人于60年代出生在羌族聚居區的茂縣大山溝,是一名生在紅旗下、長在動亂中的農民兒子。一生中經受過生與死的考驗,血與火的洗禮,經歷了長期計劃經濟的潤育,見證并積極參與了市場經濟建設,嘗試了改革開放和新時代發展成果,有硝煙彌漫、今昔對比之見。如此往事讓我記憶猶新,特別是那些難忘的、親身經歷許多坎坷磨難的故事,時常在腦海里回蕩,激發起當時的感慨,喚起更多的思考和追憶。
我曾目睹戰斗英雄劉福利為保衛祖國領土完整身重7彈壯烈犧牲的場景,鼓舞人心,想起黑水籍戰友歐志俊犧牲時連一張軍人照片也沒有,深感遺憾,我們都是剛進入19歲的同齡人;得知陳松、劉正剛、張小康大姐(18軍后代張國華軍長之女)等老戰友,義無反顧地向全社會播撒崇敬英烈、學習英烈的強大正能量,深感欣慰;回味身殘志不殘的戰友張順京,默默無聞守陵幾十年,無怨無悔。他(她)們的行為真正突顯出“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入黨為什么?當干部做什么?為后人留下什么?”自古道:“人過留名,雁過留聲”,他們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我識人間煙火,深知犧牲戰友的生命之寶貴、鮮血之高尚,為更好的銘記歷史,傳承正能量,自己也多次積極參與并主持南疆“祭奠英烈,重走戰斗路”等自發性的聯誼活動,踐行了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讓其更加堅定牢固。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人生是短暫的,年輪進入新時代的今天,如何用優秀的思想塑造人,先進的輿論引導人,英烈的奉獻鼓舞人,讓廣大黨員和人民時刻銘記烈士們為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而不畏犧牲的英勇事跡,倡導廣大黨員學習頑強拼搏、艱苦奮斗的精神是時代的要求,更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只有這樣黨的事業才會有希望,國家的興旺才后繼有人。黨員同志們:我們要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切實做到守初心、擔使命,繼承革命遺志,弘揚烈士精神,并融入到“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中,在院黨組的領導下、在黨支部的戰斗保壘中,發揮好先鋒模范作用,為我院以審判為中心的各項工作收獲豐盛碩果夯實基礎,取得實效。
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南疆的英烈安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