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奇蓄秀當此地,郁然千載詩書城。”陸游筆下的詩書城是北宋大文豪蘇東坡的故里。這里曾是全國三大印書中心之一,800進士同城,一門三父子同列唐宋八大家……濃郁的東坡文化在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傳承千年,這片神奇的人文沃土就是今日的眉山。
深受這片人文沃土滋養的東坡區檢察院秉承先賢遺風,創新傳承東坡文化,以文化厚德,以文化育人,以文化聚力。
傳承:家風精髓深入人心
文以潤之,耳濡目染。檢察文化的培育需要耳濡目染的滋養。
身處東坡故里, 豁達樂觀、浩然正氣、清廉為民的“東坡”家風精髓成為東坡區檢察院干警修身立德、規范司法、廉潔從檢所遵循的原則。
為了實現東坡文化與檢察文化深度融合,該院在環境文化建設上精心構思,傾力打造獨具東坡地域文化特色、飽含檢察韻味的“東坡檢韻”文化長廊。在檢察院一樓文化墻以浮雕形式展示古體字“法”的不同字體寫法,寓意公平正義。左右墻凹凸錯落地鐫刻著“忠誠、公正、清廉、文明”檢察職業道德和“明德、尚法、篤學、求是”的東坡檢察院訓,與每一樓層東坡經典詩詞交相呼應。
每年,東坡區檢察院都會以支部黨員學習會、新進人員教育培訓會等形式,組織檢察人員到“三蘇”廉政教育基地參觀學習,感受深厚的“三蘇”文化底蘊,感受蘇東坡清廉為官、為民奉獻的正能量熏陶,在潛移默化中領悟“讀書用世、忠孝仁愛、清正廉潔”的“三蘇”家風內涵。將“三蘇”父子以民為本、堅守初心、清廉為政的高尚品質作為檢察干警的價值追求,引導干警立足崗位,忠誠履職,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鑄造廉潔有為檢察隊伍。該院連續20年無違法違紀案件發生。
凝聚:初心錘煉過硬隊伍
文以育之,外化于行。
在東坡區檢察院二樓業務工作展廳中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8個字格外醒目,帶著科技強檢氣息的大型智能激光顯示屏動態展示檢察工作,兩面文化墻以最高人民檢察院張軍檢察長提出的“講政治、顧大局、謀發展、重自強”四點總要求為核心內容,打造了“法治檢察”“民生檢察”“智慧檢察”“創新檢察”“素質檢察”五大主題。三樓的初心墻,以“經歷”“見證”“展望”為題,新老照片交替展示東坡區檢察院從無到有,從有到新,從新到強的發展歷程,膠片式檢察宣傳照形象生動地展示了新時期檢察隊伍的昂揚風貌。
東坡區檢察院黨組認為,初心文化不光是用文字裝飾一下辦公樓、多掛幾幅帶文化味的標語,更重要的是要讓文化基因流淌于血液中,提升檢察干警的素養、氣質、品格和能力。
以“坐堂能辦案,上臺能講課,俯案能撰文”為目標,東坡區檢察院充分利用各種載體,多層次提升檢察干警的文化素質。組建了”一業一人”檢察官專業化辦案組,通過“檢察官+專家學者”雙導師制,提升業務能力;開展書法、攝影、征文、演講比賽,提升文化品位;舉辦紅色微黨課、重溫入黨宣誓、退休檢察官講歷史、誦唱紅色經典主題黨日活動,堅定初心使命;同時,通過創設和評選“優秀檢察干部”“優秀辦案能手”等“點贊身邊典型”系列活動,讓更多干警成為先進典型來現身說法,在全院樹立起以創先爭優、崗位奉獻為榮的知行導向…
不知不覺中,干警參與文化建設的自覺性、積極性提高了,隊伍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增強了。近5年來,有200余名干警受到各級表彰獎勵,涌現了“全國檢察機關一等功個人”、“全國檢察宣傳先進個人”等為代表的一批優秀個人。文化建設工作吸引省、市、區外100余個單位2000余人次到該院參觀交流。
接力:“新媒體+文化”成新名片
在文化建設中,東坡區檢察院注重新媒體在檢察文化建設中的應用,“只做原創”的新媒體工作已然成為東坡檢察文化的亮點之一。
2013年,該院成立新媒體工作室,陸續開通微博、微信、抖音公眾號,通過微直播、微視頻、微動漫等多媒體形式推送法治宣傳原創新媒體作品200余篇,先后獲得“全國檢察機關新媒體作品一等獎”“全國檢察新媒體創意大賽銅獎”等9個全國獎項。
全國檢察機關一等功個人秦曉麗十年如一日,堅守初心,公正司法,貼心為民的感人故事,被拍攝成微視頻《民行檢察官秦曉麗》受到網友好評。微信欄目《立立說》,通過檢察干警自編自導自演,對校園霸凌、組織傳銷等熱點法律問題進行花樣普法,社會公眾反響熱烈。這些有創意、接地氣的作品,有效地發揮了“以文化人”的目的,成為檢察工作創新發展的重要助推器。
“全國文明接待室”“全國檢察機關保障律師職業權利示范單位”“全國檢察宣傳先進單位”“四川省政法系統先進集體”“四川省檢察文化建設示范院”……一塊塊沉甸甸的獎牌,就像一個個腳印,記錄著東坡區檢察院文化建院奮進的歷程。
歷史在時序更替中前行,夢想在砥礪奮進中實現。東坡檢察人在文化育檢的路上將凝心聚力,勇于創新,打造好一流文化建設品牌,努力爭創全國文化建設示范院和全國模范檢察院。(湯利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