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歲增長,我們?nèi)諠u變老,心中那點有關文學的雄心壯志已經(jīng)消磨得差不多了,那點唯一的虛榮和虛妄也漸行漸遠,以至于無暇顧及小說,也不再開口閉口談詩歌、散文什么的。可以說,興趣大減當年,雖然時不時還在翻書閱讀,也只能理解為慣性使然,就跟抽煙喝酒一樣不過是一種習慣而已。
當然,文朋詩友相聚難免還是要談點文學,不是正經(jīng)八百的談,而是隨隨便便的談,其中摻雜人生、歲月、生活、現(xiàn)實、社會等等,也就是一鍋語言的大雜燴,想到哪兒說到哪兒。文學不過是其中猛不丁跳出來的一兩句話而已,相當于不經(jīng)意拈到的一根細細的豆芽菜,放在嘴里嚼巴嚼巴,總比嚼空氣好。前不久,幾個文朋友詩相聚,席間資深媒體人利民兄就時不時地扯上文學,讓庸常的扎堆喝酒多了那么點文氣味,或者說文雅味。
這么說吧,利民兄雖年近六旬,但一如既往,童心未泯。他依然對文學充滿熱情,或者說對文學的初心不改。他與我不僅同為媒體人,也算是相熟的文友,更是南充家鄉(xiāng)人。因為我們已認識多年,作為文人雖然都屬于默默無聞的那種,但不妨礙我們相互勉勵,相互欣賞。利民兄畢業(yè)于西南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從事編輯記者生涯三十多年,曾在《中外交流》雜志社、《人民日報·大地》月刊、新華社重慶分社、中國經(jīng)濟時報、重慶日報等新聞媒體工作,已著有詩集《朝北的屋子》、《樹下的女人和馬》,還有散文集《冬天很遠》等作品。
談文學不如看文學作品,這是我一向秉持的觀點。利民兄似乎早有準備。我們在感嘆一番人生歲月,又談論了一番文學后,他便小心翼翼地拿出自己出版的散文集《在歲月中旅行》(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由著名文藝評論家、西南大學文學院長、博導王本朝先生作序),我同樣小心翼翼地接過這本看上去頗為厚重的散文集,并在第一時間隨手翻看,以示禮貌尊重,因為對任何一位作者而言,其作品無論質量優(yōu)劣,其創(chuàng)作精神是難能可貴的,寫作是心血凝聚而成的,理應得到尊重。
其實,我當時沒有強烈閱讀的欲望,因為我經(jīng)常會收到各種各樣的自費出版的書藉,根本讀不過來,只是應景般隨手一翻。但我猛然在利民兄書的扉頁上看到這樣一段話:“人生就是一次在歲月中旅行,只有歲月記錄我們深淺的腳印和江湖的傳奇。我們曾經(jīng)真實的表情,會在移動的時間里消失殆盡,美好的回憶沉淀下來,讓時間歷練,讓歷史積累;一切無法從頭開始,欲再次展翅高飛,只是回憶歲月的夢。”我心頭某個地方被觸動了一下:心想這也許是一本值得閱讀的書,于是便帶回家中燈下翻閱。
《在歲月中旅行》看似厚重,其實文字并不多,共收錄50多篇短文,并配有利民兄的一些攝影作品。我猜想這可能與作者的記者身份關聯(lián),他可能更希望有圖片作證,圖文并茂,不至于閱讀疲勞。散文集分為“人在旅途”、“人物素描”和“人生感懷”三部分,各有各的側重,沿著“歲月”這條線索書寫不同的“風景”。
在“人在旅途”部分,寫的全是游山玩水,確切地講就是各地游記。利民兄到底是記者,游歷甚廣,大江南北,說走就走。他去了古城麗江、西藏高原,走了內(nèi)蒙草原,拜訪昭君墓、大汗陵,還到山西會館走了一個遍,去了中原洛陽、湖南張家界,當然,沒忘閑游重慶本土的小南海、四川內(nèi)江的西林寺等名勝古跡。正所謂“結緣一方水土,感受一方文化”,穿行東西南北,他有身游,有心游,更有神游。這些旅途中看到的風景,最終變成了他筆下的風景。“麗江,在歷史之上建筑歷史,在生活之外渲染生活,在風情之中展示風情,在自然之內(nèi)超越自然。”他在《感受古城麗江》一文中寫道:“她是我夢開始的地方,也是夢到達的地方;她使我的生命完成一次完美的自我超越……感受古城麗江,勇者從容,智者談定,仁者慈悲。”從中不難看出,作者的興趣并不止于“游”和“記”,更在乎內(nèi)心的真切感受,正所謂“觸景生情、生意”。
在“人物素描”部分,利民兄寫親情的厚重與愧疚,寫人生的變幻與奇遇,寫朋友的逸聞趣事,也寫交往或造訪了張賢亮、傅天琳、徐展堂、王志文、方鳳富、陳元虎、盧德龍等等名家,有的讓人感動,有的讓人感喟。他也寫普通人,他熟悉的人,如他的父親和弟弟。在《父親的生日酒》一文寫道:“關于飲酒,我記憶之中的父親從不貪杯,銅錢般大小的酒盅,常常喝三五盅足矣。”簡單,直接,父親的形象躍然面出。在《四弟在深圳》一文寫道:“我佩服四弟的正義之舉,我想他在深圳經(jīng)風吹雨打后會成為一個真正的男子漢,一個重慶
的好男兒。”寫得明明白白,直抒胸意,慈父之愛,兄弟之情表達得真切感人。
在“人生感懷”部分,與其它兩部分的文章相比,內(nèi)容似乎要繁雜一些,也可以說更豐富一些,如同繁雜的人生,利民兄把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變成一篇篇短文,也可以是雜談,同時收錄了幾篇品讀之類文章。所謂“感懷”常常讓人想到“沉重”一類的字眼,但他筆下的感懷讀起來卻是另一種道,只是覺得有意思或者有意義。
準確地講,《在歲月中旅行》不是一本厚書,也不是一本大書,它更像是一部小品文集子,其目的是“以小見大”。很明顯,利民兄走的是一條簡短、精粹的路子,篇幅短小,文字簡練,圖片支撐,但簡短并不簡單,而是有趣味,有力道。正如他日常生活中的樣子,沒有夸夸其談,也沒有道貌岸然。他一直守護著屬于自己一種本真,屬于自己的一種簡單,因為在這些文章里,我們就可以看到他人生平凡的歲月和人生簡潔的風景。(何軍林)
(作者系重慶科技報編委、《巴渝文學》主編,獲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行業(yè)報社長總編輯崗位合格證書,重慶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國大眾文學學會會員,中國自然資源作家協(xié)會會員,重慶市新聞媒體作家協(xié)會理事,重慶市散文學會會員、四川省散文學會會員、四川省文藝傳播促進會會員。論文《嚴肅黨內(nèi)政治生活 持續(xù)改善政治生態(tài)》入選中國延安干部學院第五屆黨性教育“延安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