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以銅為鑒,可正衣冠;以古為鑒,可知興替;以人為鑒,可明得失”。對于黨員干部而言,無論做何種工作,都當接受群眾監(jiān)督、受到群眾評判,以群眾的得失為鏡子,把群眾呼聲、群眾需求作為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出發(fā)點,以民情為鏡,把一切工作落實到為民造福上來。
黨員干部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黨在長期革命和建設中制勝的“絕招”,是群眾工作的“法寶”。廣大黨員干部要對照為民務實清廉的要求“照鏡子”。“照鏡子”不能只看到群眾反映好的一面,對于反映不好的一面也要能聽得到、聽得進,及時發(fā)現(xiàn)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作風上存在的問題并進行整改。端正自己的行為,以良好的形象展現(xiàn)給人民群眾,自覺接受群眾監(jiān)督。如此一來,無論是制定政策,還是推動工作,就能更真實有效地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黨員干部要拜人民為師。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我們黨制定一切方針、政策、路線的目標對象都指向人民群眾。沒有人民群眾的參與,這些方針、政策、路線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和實施的可能。因此,我們就要了解群眾的心聲,了解群眾的需要,關心群眾的利益。要想做到這一點,我們必須謙虛地向創(chuàng)造社會歷史和人類生活的人民群眾學習。不僅要學習他們的生產和生活知識,還要將這些知識系統(tǒng)化、規(guī)律化,通過整理、歸納、綜合、提煉,使之成為科學的真知,使之成為我們制定方針、政策、路線的基石。
黨員干部要傾聽群眾呼聲。善于傾聽群眾“呼聲”是我們想問題、辦事情、做決策的源泉,是檢驗我們工作作風和黨性原則的重要標尺。群眾的想法最質樸,群眾的意見最真誠,群眾的建議最直接,群眾的“呼聲”是改進工作的“秘籍寶典”。“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黨員干部要堅持誠懇傾聽群眾的“呼聲”,堅持在“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盼、我有所為”中解決好群眾遇到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堅持在“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中提升各項工作質量水平,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