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風是事業發展的“晴雨表”,更是凝聚人心的“粘合劑”。唯有以過硬作風打底,才能讓事業航船行穩致遠;若作風松散漂浮,則會動搖根基、涼了民心。新征程上,廣大黨員干部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時刻保持清醒,永葆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
堅持嚴以律己,筑牢思想防線。作風建設的根基,始于個人自律的“第一道關口”。對黨員干部而言,嚴以律己不是“一時之需”,而是“終身課題”——它意味著在權力面前保持清醒,不被“圍獵”腐蝕;在誘惑面前守住底線,不被“人情”裹挾;在小節面前不放任自流,不因“小錯”釀成“大禍”。思想防線如堤壩,一旦松懈就可能潰于蟻穴。唯有時刻以黨紀國法為“標尺”,以初心使命為“燈塔”,在日常工作中慎獨慎微、在生活作風上從嚴從實,才能從根源上抵御歪風邪氣的侵蝕,讓“清正廉潔”成為干事創業的底色,讓“嚴于修身”成為作風建設的常態。
堅持群眾路線,回應民生關切。作風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始終在群眾的心坎里。脫離群眾的作風是“空中樓閣”,漠視民生的整改是“紙上談兵”。唯有把群眾路線貫穿作風建設全過程,才能讓整改方向不偏航、整治成效不落空。要多到田間地頭聽“原聲”,少在會議室里念“稿子”;多盯著群眾“急難愁盼”出實招,少為“面子工程”做虛功。回應民生關切,既要解決“家門口的煩心事”,也要關注“政策落地的中梗阻”,用“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著落”的實效,讓群眾感受到作風轉變的溫度,讓作風建設在與群眾的良性互動中不斷深化,真正成為連接民心、凝聚民力的“連心橋”。
堅持久久為功,鞏固作風成效。作風建設從來不是“一陣風”的運動,而是“永遠在路上”的修行。好作風的養成非一日之功,不良風氣的整治更需持續發力。如果抓一陣松一陣、緊一時放一時,就容易讓“四風”問題反彈回潮,讓前期成效付之東流。鞏固作風成效,既要以“釘釘子精神”抓常抓長,對頑瘴痼疾反復敲打、寸步不讓;也要健全長效機制,把實踐中形成的好經驗固化為制度規范,讓“不敢松”的約束、“不能松”的機制、“不想松”的自覺落地生根。唯有摒棄“松口氣、歇歇腳”的懈怠,以一以貫之的韌勁抓下去,才能讓清風正氣在日積月累中成為常態,讓作風建設的成效真正惠及群眾、護航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