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衣江、周公河是雅安人民的母親河,自開展公益訴訟工作以來,雨城區人民檢察院(以下簡稱雨城區院)緊緊圍繞“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充分發揮檢察機關的公益訴訟職能,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群眾關心的實際問題,聚焦“四力”打出組合拳治理長江上游河流污染問題,保護長江上游河流生態環境,公益訴訟工作取得雙贏多贏共贏的效果。
匯聚多方合力,構建保護“立體網”
雨城區院秉承服務生態文明建設,保護綠水青山的理念,以公益訴訟為契機,積極參與鄉村人居環境整治。2019年,在雨城區院的牽頭下,雅安、眉山、樂山三地兩級十一個檢察機關聯合成立“長江上游生態屏障(青衣江段)檢察官志愿者聯盟”,構建青衣江生態保護“立體網”,爭當綠水青山的建設者、保障者和捍衛者。同時,推深做實“河長+檢察長”聯動長效機制,站在保護河湖生態就是保護人民、保衛生命的高度,帶著感情履職,真心投入工作,公益訴訟工作開展以來,檢察長共參與巡河十余次。在重點案件中,檢察長靠前指揮,注重以點帶面,助推污水治理。如在辦理西康碼頭溢流口排污污染公益訴訟案件中,檢察長親自前往污染點,實地查看和核實相關情況,指揮檢察干警做好取證和證據固定等工作,青衣江生態環境污染問題得以圓滿解決。
運用科技助力,快速固定“證據鏈”
在辦理西康碼頭溢流口排污污染公益訴訟案件中,雨城區院干警趕到現場進行調查走訪核實,因無法確定所排污水是否超過排放標準,遂聯系雅安市檢察院“快檢室”請求技術支持。本案是四川省雅安市人民檢察院“公益訴訟快速檢測實驗室”首次運用技術支持公益訴訟案件,技術人員利用自身專業技術優勢,為公益訴訟辦案部門提供可成案線索的初步篩查及證據搜集固定的技術協助,為了讓證據更具專業性和說服力,雨城區院還委托具有檢測資質的雅安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對污水進行復檢。從收到舉報到立案到發出訴前檢察建議再到行政機關回復僅半個月,與平常辦案相比,縮短辦案時間近兩個月。本案作為成功案例得到了“四大班子”的充分肯定,最高檢影視中心將此案拍攝成案例視頻,登陸《檢察之窗》,在全國遠程教育專用頻道(中央播出平臺)播出,同時在中組部共產黨員網同步播出。
強化監督能力,提升整改“行動力”
為了做好公益訴訟這篇大文章,為建設“清新雨城、精美雨城”添磚加瓦,雨城區檢察院充分發揮檢察建議功能,推行檢察建議公開宣告制度,督促行政機關主動履職糾錯,構建良性監督與被監督關系。
以辦理的西康碼頭溢流口排污污染公益訴訟案件為例,雨城區院向雅安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發出訴前檢察建議,建議其對城區污水管網設施嚴格依法履行法定監督管理職責,進一步加強對城區污水管網設施及污水提升泵的檢查、維護和維修,對西康碼頭處溢流口污水溢流情形庚即加緊整改,并按要求完善相應設施建設,避免再次污染青衣江流域水資源環境。雅安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收到檢察建議后,組建污水管網管理維護隊伍,花費19.8萬購買了提升泵及相關配件設施,督促市政公司采用24小時不間斷連續作業方式進行設備更換,并采取以點帶面對中心城區進行管網排查,加快城鎮污水提質增效項目落地,以避免此類事情再次發生。在后續跟進調查中雨城區院干警發現,西康碼頭溢流口未出現污水溢流情況,江水已恢復原樣。
借助考核之力,揮好剛性“指揮棒”
為加強與行政機關的合作,雨城區院與區監察局、區法制辦會簽《關于加強行政執法監督與協作配合的實施意見》、與監察委會簽《關于加強行政公益訴訟工作協作配合的若干意見(試行)》、與區水務局、林業局、國土局、環保局、食藥監局等6家單位簽署了《檢察監督與行政執法六部門協作配合工作機制》,并創新工作思路,制定了《向行政執法機關派駐員額檢察官工作制度》,向六個行政部門派駐了員額檢察官,參與相關行政機關執法檢查、查閱行政機關執法檔案,第一時間掌握行政執法動態。加強橫縱向溝通,主動向區委、區政府進行專題匯報,將公益訴訟檢察建議的落實情況作為“兩法銜接”工作內容納入全區各部門績效考核任務,由檢察機關進行加減評分,充分利用績效考評這一“指揮棒”來推動公益訴訟工作的深入開展,增強檢察建議的權威性和威懾力,確保生態得以修復,公益得到保護。
雨城區院積極發揮檢察公益訴訟職能,為改善人居環境,提升人民群眾的生活品質,建設美麗鄉村和綠色發展示范市貢獻檢察力量,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滿足感,贏得了群眾的交口稱贊,實現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羅徐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