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網
        法治文化研究會

        基層治理丨雨城區:鞏固改革工作成果 激發基層治理活力

        來源: 作者:李華慶 發布時間:2020-10-22 09:02:01

        今年以來,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雨城區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經濟發展”,以“調活資源、調順關系、調出發展 ”為目標,將原184個村、22個社區調整為93個村、29個社區。為進一步鞏固改革成果,按照四川省委、省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村級建制調整和村民小組調整優化改革的相關要求,雨城區于7月啟動了村民小組調整優化改革工作。

        在調整優化改革前,雨城區有村民小組1188個,常住人口少于100人的村民小組占比20.20%,年齡超過60歲的小組長占比21.89%,財政每年投入治理成本約712.80萬元。村民小組“空心化”、治理“成本高”、村民小組長年齡結構“不均衡”等問題較為突出,已不適應當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嚴重阻礙和制約了城鄉基層治理工作的發展。

        雨城區緊扣“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深刻理解和把握村民小組調整優化與鄉鎮行政區劃和村級建制調整改革的內在邏輯關系,通過調整優化改革,共設置村民小組690個,調減比例達41.92%。改革工作周密部署、精心組織、紀律嚴明、程序規范,過程透明、群眾認可,標志著雨城區優化鄉、村、組三級治理體系取得階段性成果。

        雨城區村級建制調整改革工作總結暨村民小組調整優化改革工作推進會.jpg

        因地制宜“抓落實”

        雨城區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順向調整的基本原則,綜合考慮村民小組的歷史沿革、風俗習慣、情感歸屬、產業發展和農村基礎設施布局等實際,科學制訂工作實施方案,明確村民小組優化調整改革工作路線圖、時間表和任務量,不設定具體指標、不定減幅、不搞“一刀切”。充分發揮村民自治作用,科學擬訂改革初步方案并專題討論,保證其科學性、必要性和可行性,確保改革經得起歷史和實踐的檢驗。本次優化改革共減少村民小組498個,其中“二合一”338個、“三合一”77個、“四合一”2個。調整后,村民小組平均戶籍人口從296人提升到509人、平均常住人口從414人提升到713人,村民小組“空心化”現象得到有效改善。

        聚焦關切“保穩定”

        雨城區準確把握“經濟利益關系不變、行政管理方式調整”的基本準則,將改革合理限定在“地理空間延展”和“管理幅度拓寬”范圍。及時開展各村民小組集體資產、債權債務清理,規范資產管理, 嚴明政治紀律和組織紀律,確保改革政令暢通。充分調研摸排,廣泛征求群眾意見,針對改革方案的公示、村民小組會議的召開等重要環節,細化工作步驟,密切關注輿情動向,及時收集社情民意,主動回應群眾關切,積極引導干部群眾和社會各界參與支持改革,營造改革良好氛圍。全區共召開村民小組會議915次并全部形成有效決議,表決通過率達99.79%,改革后,共設置村民小組690個,村民小組平均幅員面積從0.90平方公里提升到1.55平方公里,經測算每年直接節約鄉村治理成本500余萬元。

        落實政策“調活力”

        召開村民小組會議,討論并表決合組方案.jpg

        村民小組是農村基層自治的基本單元,雨城區始終延續“變好、向善、更優”的總體價值取向,嚴格堅持“三個不變”,即現有農村經濟格局和生產經營關系不變,現有農村“七權”不變、增量權益的原受益群體不變,充分調動鎮(街道)、村(組)等各方面的改革積極性,依法合理整合債權債務,努力提升居民群眾對改革工作的參與率。綜合考慮調減村民小組的個數和比例,由區財政給予鎮(街道)一次性獎補,直接用于調整優化改革和城鄉基層治理等有關支出。推行黨支部書記、黨小組長兼任村民小組長,鼓勵退役軍人、致富帶頭人、返鄉創業大學生等依法參選所在村民小組的小組長。調整后,村民小組長平均年齡從調整前的53周歲優化至48.5周歲,年齡在60歲以下的小組長占比86.81%,高中以上學歷上升比例約10%,其中新增35周歲以下30人、大專以上學歷15人,村民小組長年齡結構和學歷層次得進一步優化。

        村民小組調整優化改革是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的具體路徑和必然選擇,是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的具象化表現,是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的現實舉措,也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安排。改革的順利完成,充分凝聚了廣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進一步激發了基層治理的創新熱情和活力,有效改善了村民小組布局分散、治理成本高、經濟實力弱、難以形成集聚效益等突出問題。(李華慶)

         


        責任編輯:向芷漫

        新聞總署國登2012-F00075847號· 知識產權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連續出版物刊號 川KXO1-093 · 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證 川B2-20191090 ·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川網文【2019】5415-440號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許可證 川字第00217號

        出版物許可證 新出發字第510105010299號 · 川文旅審函【2019】886號 · 川新廣審批準字【2017】335號 · 川法學文研批字【2015】012號 · 川法文批字【2019】009號 · 川新廣批函字【2016】30號

        國家商標局受理第23862702號 · 網絡安全資格認證第23955號 · 省法治文化研究會融媒體中心負責技術、維護和管理

        蜀ICP備18021130號-2 川公網安備 51010402001487號

        本網站(非新聞類)刊發信息不代表主辦單位和本網之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本網刪改·法律顧問:省法治文化研究會專家委(何艷律師)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會 四 川 法 制 網版權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cszw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電腦版 | 移動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乡县| 合川市| 大安市| 遂宁市| 水富县| 巴青县| 喀喇沁旗| 汶川县| 靖远县| 云安县| 岳普湖县| 铁岭市| 鄂尔多斯市| 建宁县| 锦屏县| 安康市| 剑阁县| 乐山市| 马山县| 七台河市| 丹东市| 米林县| 竹山县| 隆尧县| 玉屏| 博罗县| 无锡市| 白银市| 星子县| 桃园市| 新田县| 和静县| 鄂伦春自治旗| 铜陵市| 碌曲县| 瓦房店市| 南乐县| 醴陵市| 营山县| 青神县| 徐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