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網
        法治文化研究會

        雨城區:建設藏茶產業現代農業園區 擎起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大旗?

        來源:雨城區農業農村局 作者: 發布時間:2020-11-12 10:51:57

        今年以來,雨城區圍繞“農業多貢獻、園區是關鍵”的工作思路,緊緊抓住現代農業園區建設這個“牛鼻子”,以藏茶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為抓手,著力建基地、打基礎、創品牌、精加工、強實體、優服務、促融合,加快構建雨城區現代農業“3+3”特色產業體系。

        微信圖片_20201112085407.jpg

        做新機制體制,打造引領轉型升級的示范園區

        微信圖片_20201112085411.jpg

        堅持“黨建引領、政府主導、市場運作”,不斷完善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和管理運營機制,形成工作合力。建立“雙園長”領導機制。實行書記、區長“雙園長”制,執行園長是區政府分管領導,統籌推進園區規劃建設、產業定位、業主引進、經費整合、管理考核等各項工作,協調解決農業園區發展重大問題。今年以來,區委、區政府先后召開常委會、常務會、專題會20余次,部署園區建設各項工作。建立工作通報和交流制度。抽調部門工作人員組建省星級園區創建工作專班,嚴格落實“工作項目化、項目責任化、責任考核化”的工作辦法,倒排工期,周匯總,月督促,形成了多元參與、協調聯動的農業園區共建共治工作格局。

        做強產業基地,打造規模連片成帶的綠色園區

        微信圖片_20201112085419.jpg

        全面實施“兩個替代”行動。今年在園區集中開展病蟲害生物防治示范3500畝,安裝殺蟲燈283盞,發放有機肥938噸,園區化肥農藥用量低于平均水平20%以上。全面實施“質量興農”行動。園區內1.03萬畝茶園全部為國家綠色食品(茶葉)原料基地,企業產品獲得“三品一標”認證26個,中國馳名商標1個。全面實施“種養循環生態鏈”打造行動。持續推進農藥化肥減量控害、飼料清潔化、廢棄農膜回收、畜禽糞污治理、秸稈綜合利用和農業投入品整治,鞏固提升綠色生產環境,園區糞污資源化利用率均達100%。

        做響農業品牌,打造主導產業鮮明的特色園區

        聚力融合品牌建設。實施“區域公用品牌+特色品牌”戰略,園區內品牌農產品產量占比達75%,品牌農產品銷售金額占比達到80%以上。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組織藏茶企業參加各地展會,2020年“雅安藏茶”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19.90億元,全國排名43位。雨城區獲評第二批四川省特色農產品優勢區。聚力融合產業鏈條。按照“農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產品變禮品、農房變客房”思路,建成中國藏茶村、云臺山國家農業主題公園2個省級農業公園,草壩鎮塘壩村獲“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稱號,中國藏茶城“藏茶世界”成功創建AAA級景區。打造中國藏茶村文化體驗、茶葉加工體驗等旅游項目、“茶山藝林”精品藝術民宿群落,包裝云臺山旅游開發項目,撬動社會資本投入農旅融合建設。聚力融合產村一體。把產業布局與美麗鄉村建設同步推進,因地制宜,建成全國“一村一品”示范鎮1個,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2個,力爭實現以產興村、以村促產、產村相融。

        做大精深加工,打造產業鏈條完備的高效園區

        微信圖片_20201112085355.jpg

        著力提升藏茶加工能力。投入1430萬元助推園區內10家加工企業和加工廠改造升級、擴能增產,搭建國內首條藏茶自動化、清潔化生產線,茶葉加工率達100%,實行“藏茶企業+初加工廠+農戶”模式,帶動茶園收入由4000元/畝增至5000元/畝。著力完善利益聯結機制。依托雅安雨城供銷惠農農業服務有限公司,建立專業的無人機飛防隊伍,開展統防統治、茶園機采等服務,2020年與農戶簽訂茶園托管服務協議5159畝,園區社會化服務覆蓋率超過50%,茶園管理更加集約化、規范化,帶動園區內農民務工收入125萬元。

        做實經營主體,打造示范帶動力強的活力園區

        改革創新破瓶頸。依托雨城區供銷社與村集體經濟組織、專合社開展“三社融合”試點,企業與村集體經濟、專合社利益捆綁,開展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經營農業投入品等共擔共享,從而帶動集體成員享受多方面的實惠。培育主體解難題。園區培育市級以上茶葉龍頭企業5戶,省級專合社1戶,省級家庭農場1家。建立和完善“公司+專合社+農戶”等利益聯結機制,建立多方共贏利益鏈。2019年園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萬元,高出全區農民平均可支配收入24.06%。金融支撐助發展。充分發揮鄉村振興農業產業發展貸款風險補償金作用,為園區內12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擔保貸款1200萬元。

        做優服務支撐,打造協同一體發展的開放園區

        微信圖片_20201112085422.jpg

        強基礎完善要素保障。整合、聚集資源要素,向園區集中人力、財力、物力,大力提升園區道路交通水平。整合投入高標準農田建設資金、雨城區2019年數字農業試點項目資金675萬元,建成標準化茶園面積1.03萬畝,高標準農田面積達0.73萬畝,茶園良種化率、機修率達100%。蓄水池、排灌渠、提灌站等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建園區形成發展合力。啟動藏茶加工園建設,云臺山茶葉加工園基本建成,已分別有3家藏茶企業、5家茶葉初加工廠入園,數字農業項目開始試運行。引專家強化科技支撐。依托四川省農業農村廳、四川農業大學、四川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等專家力量,建成省級研發平臺1個,專家工作站2個,“國家茶葉技術體系低氟黑茶加工示范基地”1個。

        下一步,雨城區將認真貫徹落實省、市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現場會精神,堅持農業多貢獻、推動產業大發展、實現鄉村大振興,用好用活雅安藏茶這一“金字招牌”,以藏茶產業現代農業園區為引領,擎起全區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大旗。


        責任編輯:向芷漫

        新聞總署國登2012-F00075847號· 知識產權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連續出版物刊號 川KXO1-093 · 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證 川B2-20191090 ·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川網文【2019】5415-440號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許可證 川字第00217號

        出版物許可證 新出發字第510105010299號 · 川文旅審函【2019】886號 · 川新廣審批準字【2017】335號 · 川法學文研批字【2015】012號 · 川法文批字【2019】009號 · 川新廣批函字【2016】30號

        國家商標局受理第23862702號 · 網絡安全資格認證第23955號 · 省法治文化研究會融媒體中心負責技術、維護和管理

        蜀ICP備18021130號-2 川公網安備 51010402001487號

        本網站(非新聞類)刊發信息不代表主辦單位和本網之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本網刪改·法律顧問:省法治文化研究會專家委(何艷律師)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會 四 川 法 制 網版權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cszw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電腦版 | 移動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迭部县| 郴州市| 淳安县| 布拖县| 曲沃县| 山阴县| 博罗县| 漳平市| 白银市| 福鼎市| 汶上县| 弥勒县| 盘锦市| 大田县| 水城县| 宜川县| 阿拉善右旗| 洱源县| 扶风县| 邹城市| 田林县| 丰顺县| 济南市| 微山县| 锡林郭勒盟| 康平县| 察隅县| 略阳县| 登封市| 琼中| 安西县| 万年县| 将乐县| 泾川县| 闸北区| 边坝县| 松桃| 德化县| 兴义市| 平塘县| 晋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