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要像繡花一樣精細”。今年,雨城區以青江街道為試點,探索實施“街長制”,構建三級街長和八大職能部門相配合的“3+8”模式,形成“群眾參與、三級協調、社區吹哨、部門報到”的城市精細化管理新格局。有效助推了街道環境衛生、面貌提升,對雅安市創建國家衛生城市起到積極作用。
變“表層”為“深層” 三級街長縱向聯絡
公共設施、市容市貌、交通秩序、環境衛生、綠化亮化……這些都是街道內涉及的內容,一條街道形象的好壞,則需要將以上諸多內容共同協調管理。
如何更為有效地管理?實施“街長制”是關鍵一招。
今年3月25日,青江街道“街長制”啟動儀式舉行。這意味著青江街道正式在轄區內實施“街長制”,探索城市精細化管理路徑。
青江街道“街長制”選取轄區內9條重點、難點道路試行街長制。由街道辦主任任總街長,各社區黨支部書記任所在社區總街長,每條道路設立群眾街長、社區街長、街道街長,切實把城市管理落實到“最后一人”。
“街長制”由街道全面統籌,由街道班子成員任聯系社區街道街長,每月至少現場檢查2次,并召開社區街長工作會,檢查履職情況、安排下一步工作;社區街長上下銜接,由社區落實專人任社區街長,除日常巡街外,對轄區突出環境問題進行統籌協調;群眾街長,一般由社區網格員、群眾志愿者擔任,每天在所屬街道巡查至少3小時,全面掌握街道情況,廣泛收集群眾意見,對疑難問題或重大問題及時對接職能部門、逐級上報。
為何設立三級街長?“這實質上是將問題分為三個層面。”青江街道辦相關負責人介紹,群眾街長可及時解決巡查中發現的小問題,稍微難一點的,就需要社區街長出面協調解決,如果問題較為嚴重,社區層面難以解決的,就需要街道街長出面協調處理。
變“獨唱”為“合唱” 八部門橫向聯動
青江街道以“街長制”管理為切入點,建立了“街長吹哨、部門報到”的快速響應機制。
近日,青江街道土橋社區黨委書記盧德芬,正在轄區內正黃美食街開展巡查。“這個餐廚垃圾桶太多油污了,清運了垃圾應及時搬走。”商戶聽到盧德芬意見后,立即派后廚工作人員將垃圾桶搬走,并表示會將油污清洗干凈。
街長不定時巡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這將讓城市面貌時刻保持良好狀態。看到路邊有亂停亂放的電瓶車、商戶出攤占道現象,盧德芬便立即聯系交警和城管部門的工作人員到現場協助處理,多家部門橫向聯動,提升了整治效率。
盧德芬是土橋社區的總街長,每天除了群眾街長在各條街道開展巡查,她也會四處巡查,“基本每天要走兩萬步,雖然辛苦,但看到轄區面貌一天天好起來,很有成就感。”
“目前,確定了市場監督管理、綜合執法、公安等8家職能部門,明確職責清單,依托數字化城市管理的網格數據,建立綜合指揮系統,實現資源、信息、數據深度融合。”青江街道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從3月份“街長制”啟動至今,選取的9條重點、難點道路,無論是環境衛生、亂停亂放、私搭亂建等現象都得到了極大改善,有效助推了城市面貌持續向好。
此外,青江街道對問題整改實行臺賬式管理,建立群眾回訪制度,建立完善“日巡查、周檢查、月評比、季通報、年考核”考評機制和責任追究機制,定期對工作存在問題開展督導檢查。
(彭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