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在脫貧攻堅這場硬戰當中,雨城區駐村“第一書記”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他們帶著深深的為民情懷和務實的工作作風,把腳踩進泥土,把汗拋向田野,深入扶貧一線,撲下身子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為村里謀發展、促振興,在打贏脫貧攻堅戰、走向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彰顯擔當、奉獻力量。今天,讓我們繼續來聽這些雨城區駐村“第一書記”們怎么說。
晏場鎮新祥村第一書記 張義科
2018年5月2日,我滿懷著激情和憧憬,來到晏場鎮新祥村擔任第一書記,開展脫貧攻堅工作。我深知自己的責任,就是帶領全村脫貧奔小康。
通過全覆蓋入戶走訪、實地查看,我快速熟悉、了解了貧困戶的家庭情況和全村致貧原因,并因地制宜、因戶施策思考脫貧辦法。在此期間,我深刻感受到了改善基礎設施建設對貧困村的重要性。為確保全村飲水安全,作為區水利局派駐的一員,我積極協調爭取項目資金,新建供水站及覆蓋全村農戶管網;此后又積極爭取資金對全村林區道路進行硬化,改造文化院壩,安裝路燈50盞,實施“五改一建”,改善了人居環境。為了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我與村兩委積極推動旭翔肉兔養殖合作社的建設與擴建,鼓勵貧困戶資金入股,現在合作社已達到肉兔存欄3000余只,年出欄2萬只,毛收入達80余萬元,大大地增加了貧困戶和村集體經濟的收入。
在今年的新冠疫情過程中,由于線下銷售受到影響,我積極思考村集體經濟的轉型思路,通過線上網絡銷售渠道先后售出肉兔千余只,銷售額達5萬余元。同時,我也同村民一起,努力將新祥肉兔打造成特色品牌,不斷拓寬村民們的致富道路。
在新祥村工作了兩年有余,我感覺自己成長了很多,也收獲了很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將繼續求真務實,不斷創新,為脫貧攻堅工作貢獻自己最大的力量。
望魚鎮曹萬村第一書記 周川
我叫周川,是雨城區人民法院派駐望魚鎮曹萬村的第一書記。任職以來,我堅持“脫貧攻堅就是要為群眾辦實事”的理念,采取“群眾脫貧為根,基礎設施為基,產業發展為重,法治保障為魂”的工作策略,扎實工作,穩步推進,在貧困群眾生活條件改善和村經濟文化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要實現脫貧致富,首先就是要發展產業。來到曹萬村后,我積極向區發改、林業、扶貧等部門爭取協調,落實項目資金加快曹萬村道路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林竹經濟發展質效,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致富。2019年以來,曹萬村共新建林區防火通道8公里,有效回應了群眾訴求,打破了林竹經濟發展瓶頸。在2020年,2.8公里的青竹灣組、瓦窯坪組產業道路也成功開建,正式打通了6000畝林竹、50萬斤生態冷筍快速運輸通道。
2019年,為使曹萬村竹筍產業進一步上規模、增效益,我還推動建成了曹萬村貨運索道,竹筍下山從肩挑背扛變成了索道運輸,顯著提升了經濟效益。
為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我千方百計增加改善貧困戶生活,增加貧困戶收入。在林下養殖業上常抓不懈,2020年落實資金1萬余元,為貧困戶免費發放優質雞苗和飼料。同時,我主導的支部共建和幫扶單位返購的方式,大力實施消費扶貧,增加了貧困戶收入。在民生保障上我也絲毫不懈怠,2019年以來,通過與鎮村共商共議,落實資金4萬余元對貧困戶房屋、村供水站進行了改造提升。在貧困戶幫扶上,我注重因戶施策,疫情發生后,我通過政策宣傳、崗位推介、技術培訓等方式,解決貧困人口就業共30余人次,切實鞏固了曹萬村的脫貧成效。
作為區法院的一員,我還結合單位優勢,依托司法資源主動作為,積極開展法治調研、矛盾糾紛化解、法律宣傳等工作,助推望魚鎮經濟社會發展。2019年以來,我先后協調區法院立案、民商等法官開展法治調研活動5次,與鄉鎮領導、村組干部、企業和群眾代表開展座談,為經濟發展和項目建設提供法律咨詢和建議。同時,累計組織開展了“扶貧日”、“國家憲法日”等法制宣傳活動8次,大力宣傳民法典、環境保護、掃黑除惡等法律知識,引導群眾學法守法,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脫貧攻堅無小事,匯小流方能成大海。老百姓的笑臉、群眾的支持就是對我的最大肯定,也是對第一書記初心和使命的最有力褒獎。
青江街道張碗村第一書記 朱飛
2018年4月3日,是我到張碗村上任的第一天。一個25歲滿懷激情的年輕人,離開了雨城區司法局,踏上了去往張碗村的扶貧路。當初,我的計劃是,要用一年時間來為張碗村的貧困群眾做點實事。但沒曾想到,這條路一走就是近3年。回想漫漫扶貧路,幾多艱辛,幾多曲折,但離開時,更多的卻是留戀與感激。
三年中,我從那個生活不適應、扶貧不會做的門外漢,成長為一個會說地道“農村話”的扶貧行家里手。
三年中,在幫扶單位和我的共同努力下,通過多方申請協調,我們為張碗村爭取到資金三百余萬元。依托脫貧攻堅政策,我們積極打造了張碗村"農民菜"扶貧品牌,建成百畝"菜籃子基地",全村貧困戶人均純收入從建檔立卡時的2736元,增收到如今的7531元。
當然,我們做的工作遠不止這些。打壩治地,平整道路,種植蔬菜,發放雞仔,收購雜糧,法治下鄉,宣傳上門……一項項工作穩步推進,村民們腰包變鼓了,房子不漏了,水管有水了,治病能報銷了,村里的公路也拓寬了,路燈點亮了,村民唱戲跳舞的場地也有了……這些原本在其他人看來都是想當然的事情,通過我們的努力,都一一變成了現實。而一想到這種變化里也有我的汗水和付出,自己就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
近三年的時間里,我們完成了許多工作,但還有更多的是在進行中、規劃中。為了不辜負村民們的期望,我們會做得再多些,做得再好些。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我一直用習近平總書記的這句話勉勵自己,同時,我也將繼續發揚“釘釘子”精神,與其他隊友一道在扶貧戰線上發光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