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網
        法治文化研究會
        推薦

        雨城區這個司法所榮獲省級“楓橋式司法所”稱號

        來源:雨城區司法局 作者:雨宣 鄧悅 發布時間:2021-01-06 09:58:07

        微信圖片_20210105152705.jpg

        近日,四川省司法廳決定授予成都市成華區司法局萬年場司法所等40個司法所為2020年度省級 “楓橋式司法所”,其中,雨城區司法局青江司法所榮列榜中 。

        雨城區司法局青江司法所工作紀實

        雅安市雨城區青江街道辦事處地處雅安新城區核心區域,雨城區鄉鎮(街道)行政區劃調整后于2019年12月20日正式掛牌成立。青江司法所按照“做好鄉鎮區劃調整‘后半篇’文章”工作要求設置于青江街道辦一樓。

        微信圖片_20210105152715.jpg

        青江街道轄區面積24.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7843人,轄7個社區和2個村,88個村(居)民小組。轄區內有拆遷安置小區17個,商業小區27個。雅安國際商貿城、雅安火車站、雅安汽車客運站、雅安公交總站及加油站、農貿市場、學校等多個重點場所均在轄區內,具有交通便利、政商資源豐富的區位優勢,但也面臨人員流動性強、結構復雜及征地搬遷、城市建設、特殊人群管理等重難點工作導致的諸多新問題與挑戰。

        法律服務進社區 主動作為顯擔當

        青江司法所緊扣當前基層公共法律服務體系不夠健全、服務效能不夠強的短板,在法律服務上下足功夫,構建社區治理新模式。

        微信圖片_20210105152712.jpg

        推行公共法律服務進社區。積極對接轄區律師事務所、法律服務所,簽訂共建協議。緊抓雅安中心城區公共法律服務資源相對豐富的優勢,不斷加強各社區同法律服務機構的交流互動;選聘黨員律師擔任社區黨委委員,設立社區公共法律工作室。率先在青江路社區開展黨員律師參與社區基層治理試點工作,邀請律師全程參與小區業主委員會的組建和議事規則的制定,常態化開展法律宣傳和法律咨詢;讓法律服務從“最多跑一次”向“一次不用跑”轉變。對前來咨詢法律問題的群眾,耐心接待和傾聽、及時登記、依法解答,截至目前,司法所共接受困難群眾法律援助案件25起,法律解答79起,代寫文書8起,進小區開展法治宣傳34次。在青江司法所的統一監督和指導下,轄區內法律服務質效不斷提升。

        人民調解靠群眾 專業調解化糾紛

        近年來,由于雅安開發新城,青江街道轄區內征地拆遷糾紛凸顯、干群矛盾突出,青江司法所堅持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提出“一進三熟悉兩化解”工作法。堅持人民調解依靠群眾,事事都有專業調解人,矛盾糾紛就地化解。

        微信圖片_20210105152719.jpg

        “一進”,即“移動辦公進小區”。整合三官一律、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等專業化人才資源,持續開展“移動辦公進小區”活動,深入小區大院與群眾面對面,問困難、解心結、化民怨,有效解決干群感情“斷層”困境;“三熟悉”,即“熟悉群眾的基本訴求、熟悉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以達到和群眾成為熟人、朋友”。為此,我們深入群眾,與他們“結對子、交朋友”,“零距離”交流,“面對面”談心,傾聽呼聲、了解訴求、查找癥結,設身處地幫助群眾解決困難,用“實打實”的幫扶展現干群一家的良苦用心,有效發揮“三熟悉”效用;“兩化解”,即“化解問題、化解怨氣”。對待群眾反映的問題,盡量及時化解,不能及時化解的首先化解群眾怨氣。青江司法所依托全省首家物業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中心城區物業糾紛調解委員會以及土橋社區“朝云調解室”,全力打造專業化、品牌化的人民調解品牌。今年青江司法所共調解糾紛415件,累計調解成功412件,調解成功率為99.3%。

        創新社區矯正方式 負能量變正能量

        目前,轄區在冊社區矯正對象44人,占雨城區矯正對象總人數的五分之一。青江司法所面臨社區矯正工作難度大、治安防控工作風險高的艱巨挑戰。為此,司法所因地制宜,積極探索區域共建大聯防機制,探索平安社區建設新模式。

        微信圖片_20210105152721.jpg

        社區矯正對象由“負能量”變“正能量”,主動參與社區巡邏工作。前后共有7人加入“孝廉紅袖”巡邏隊,深度參與到安全巡邏、市場整治、防疫宣傳、矛盾化解等志愿活動中。讓他們從影響社會穩定的“負能量”,逐漸變成街坊鄰里眼中維護社會治安的“正能量”。注重引導社區矯正對象關心關愛他人,幫助他們盡快回歸社會、融入社會。組織他們免費為社區居民提供磨刀、縫紉、理發、健康義診、打掃衛生等義務服務,將以前的教條式管理轉化為教育感化式管理,提升他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堅持“三談心”工作法,以情感化社區矯正對象。在日常工作中,我們始終堅持遇到挫折談心、思想有疙瘩談心,重點對象經常談心,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今年疫情期間,有1名社區矯正對象自發為武漢捐贈善款1萬元。截至目前,青江司法所累計集中教育70人次,談話教育23人次,心理輔導13人次,組織社區服務55人次。

        深化街長制管理 實現矛盾不上交

        青江司法所配合青江街道探索實施“街長制”,構建三級街長和八大職能部門相配合的“3+8”模式,形成“司法牽頭、群眾參與、三級協調、社區吹哨、部門報到”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三級街長”縱向聯絡,變“表層”為“深層”。各級街長全面掌握街道情況,廣泛排查矛盾隱患和收集線索,做到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處置,切實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消除在萌芽,努力實現矛盾不上交;“八家部門”橫向聯動,變“獨唱”為“合唱”。以依法治理為前提,以“街長制”管理為切入點,確定市場監督管理局、城管、公安等8家職能部門,按照“誰執法誰普法”的工作要求,對亂停亂放、游攤占道等問題進行整治時,“邊執法邊普法”,以執法治表、用普法治本,切實提高群眾法治素養,形成“人人守法、人人學法、人人愛法”的社會治理氛圍,不斷推動基層自治、共治、法治、德治的融合。

        探索治理新機制 工作難點變亮點

        青江司法所積極探索“一軸,四治,一支撐”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機制,推動城鄉結合部治理難點變“亮點”。

        一軸是指黨對全面工作的領導。堅持居民自治。指導社區依法健全居委會主導、業委會主體、樓棟“兩長”領頭、居民群眾參與的四級自治體系,重要事項實行黨委提議、兩委商議、多方審議、會議決議、群眾評議“五議工作法”,讓群眾的事情群眾商量著辦。堅持區域共治。協同多方參與社區治理,開展結對共建和雙向服務。堅持厲行法治。通過法治宣傳進家門,開展形式多樣的法治宣傳,同時收集民情民意,隨時為群眾解決問題,邀請“三官一律”參與社區工作,化解矛盾糾紛。堅持崇尚德治。貼近群眾、貼近生活,結合重要節慶和傳統節日開辦社區大舞臺,每月為80歲老人過集體生日,每月舉辦道德小講堂,每年評選身邊微典型,大力營造崇德向善、親鄰互助的社會環境。

        一支撐是指以科技為支撐。注重將現代科技手段融入社區治理,建好“四張網”,不斷提升社區治理和服務的網絡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挖掘并弘揚歷史 普法傳承相結合

        高頤,東漢末與其弟實同舉孝廉,歷任北府丞,武陽令、陰平都尉及盆州太守,是雅安歷史上的名人,屬現青江街道石馬社區人。出土碑銘評價他“親賢樂善”,“法蕭曹之兀要,求由之政事”,說明他從政時講求法治,正直不阿。

        青江司法所深入挖掘當地傳統文化,結合“孝廉文化”和“高頤闕漢文化”歷史文化特點,將傳統歷史文化融入法治,先后在孝廉社區和石馬社區,打造“孝廉龍門陣”和“法治文化長廊”,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普法教育工作,豐富普法形式,形成“大普法”工作格局,不僅提高了社會公眾對文化遺產的關注,還使群眾有意識地參與到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的具體行動中來,形成社會廣泛參與文化遺產保護的局面。

        青江司法所將始終秉承“忠誠、為民、尚法、擔當”的四川司法行政精神,切實圍繞雨城區構建“一核、兩園、兩線、多支點”發展格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著力謀新求變,改變“情—理—法”的積習,走向“法—理—情”的排序,全面助推新時代“楓橋經驗”在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工作中落地落實。不斷擴大司法行政工作影響力,當好社會治理的“凈水池”和法治良序的“孵化器”,為雨城區主動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提供更加優質的法律服務和更加堅強的法治保障。(雨宣 鄧悅)


        責任編輯:王菡

        新聞總署國登2012-F00075847號· 知識產權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連續出版物刊號 川KXO1-093 · 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證 川B2-20191090 ·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川網文【2019】5415-440號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許可證 川字第00217號

        出版物許可證 新出發字第510105010299號 · 川文旅審函【2019】886號 · 川新廣審批準字【2017】335號 · 川法學文研批字【2015】012號 · 川法文批字【2019】009號 · 川新廣批函字【2016】30號

        國家商標局受理第23862702號 · 網絡安全資格認證第23955號 · 省法治文化研究會融媒體中心負責技術、維護和管理

        蜀ICP備18021130號-2 川公網安備 51010402001487號

        本網站(非新聞類)刊發信息不代表主辦單位和本網之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本網刪改·法律顧問:省法治文化研究會專家委(何艷律師)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會 四 川 法 制 網版權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cszw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電腦版 | 移動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九龙城区| 毕节市| 集贤县| 北碚区| 孟州市| 始兴县| 城步| 肃南| 砀山县| 承德县| 庆安县| 阿鲁科尔沁旗| 廉江市| 陇南市| 平顺县| 承德县| 房产| 璧山县| 大悟县| 宁海县| 正定县| 荥经县| 霞浦县| 镇安县| 湘潭市| 北宁市| 子洲县| 丹阳市| 丰原市| 永嘉县| 双牌县| 道真| 额济纳旗| 隆安县| 澄江县| 盐池县| 大港区| 和林格尔县| 兰州市| 千阳县| 拉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