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雨城區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及省市全會和區“兩會”精神,始終堅持“民生為本、人才優先”,緊扣區委、區政府中心工作,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就業創業、社會保障、人社扶貧、農民工服務保障、人事人才等方面工作不斷開創新局面,實現了雨城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的健康發展。
就業工作實現高質量發展
始終把穩就業工作放在首位,全面落實各項就業創業政策,職業技能培訓、就業創業培訓深入開展,“援企穩崗”護航行動扎實有效,重點群體就業有效保障。
五年來,共開展職業技能培訓7738人,舉辦各類招聘會75場,提供就業崗位信息11萬余條,實現城鎮新增就業2.77萬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10081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2028人。
建立了返鄉下鄉創新創業孵化園,建成3個技能大師工作室,舉辦了首屆“雨城工匠”職業技能大賽和“青衣江杯”創新創業大賽,發放創業擔保貸款4417.9萬元,扶持158名大學生實現創業,完成191名青年見習任務,發放失業保險穩崗補貼853.81萬元。
人社扶貧成效顯著
認真落實就業扶貧15條措施,組織建檔立卡貧困人員參加職業技能培訓1984人,針對貧困勞動力開發公益性崗位2047個,安置貧困勞動力2047人次,建成就業扶貧基地4家。代繳困難群體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費7502人75.02萬元。大力實施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計劃,招募“三支一扶”人員162人,為各鄉鎮和脫貧攻堅一線單位招聘各類實用人才計235人,為脫貧攻堅事業提供了人才保障。
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
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劃,社會保險覆蓋面不斷擴大,基本養老保險覆蓋24.5萬人,覆蓋率達到91.8%以上。嚴格落實階段性降費減負和“減免緩”政策,為970戶各類參保單位降低社保繳費負擔9326.1萬元,積極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和退役軍人社保關系接轉補繳工作,穩妥有序開展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障工作,探索推進社保征繳職能劃轉稅務部門工作。按照“三個全面取消”要求,強化社保基金風險防控,追回社保基金71.26萬元,確保了基金安全。
農民工服務保障得到加強
認真落實農民工服務保障16條措施,在務工人員較集中的北京和浙江成立駐外農民工服務中心,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和外出務工,組織勞務輸出40余萬人次。連續三年開展今冬明春農民工服務保障專項行動,扎實做好走訪慰問、證照辦理、專場招聘、欠薪治理等工作。
實施農民工“實名制”管理,創新實施“分成式”撥付工程款辦法,加強工程建設領域欠薪治理工作,受理勞動(人事)爭議案件600起,時效內結案率100%,為1.2萬名農民工追回拖欠的工資1.47億元,有力地維護了農民工合法權益。
人事制度改革持續深化
推進事業單位績效薪酬制度改革和崗位管理機制改革,探索教育衛生系統“崗編分離”“區管校用”機制和事業單位“崗位打捆、統籌管理”,激發和調動工作積極性。組織開展初、中、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評定1269人,實施“專家服務基層”行動,共引進65名專家,助推雨城發展。面向社會招考各類事業人員798名,“雨城英才工程”招才引智,引進高層次人才117名。
“一號工程”取得成效
把建設人民滿意的人社公共服務體系作為“一號工程”,推進智慧人社、法治人社、民生人社、書香人社、陽光人社“五個人社”建設。
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互聯網+人社”深度融合,加強信息化建設,通過災后重建,建成占地1700多平米的人社綜合服務中心,在全省試點建成74個高標準基層服務平臺,實施“綜合柜員制”“社銀一體”,實現人社服務“就近辦、網上辦、一次辦”“全城通辦、業務代辦、全程快辦”,持續開展練兵比武工作,強化崗位練兵,提升人社經辦服務能力和水平,1名干部代表四川省參加全國練兵比武總決賽,獲得好評,鍛造了一支忠誠為民、紀律嚴明、敬業奉獻的“人社鐵軍”。
(區人社局 雨城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