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時期是雨城全面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區五屆五次黨代會確定了“十四五”時期“1363”的總體發展思路。到2025年,雨城區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速保持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三次產業結構呈現“一降二升三穩”的態勢,縣域經濟活力和競爭力持續增強。
今年雨城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5%,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5%,區屬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與經濟增速保持一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和9%,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完成市上下達的目標任務。
在最近雅安市級領導干部和縣級主要負責同志讀書班上,雅安市委書記李酌說,雅安市委提出力爭三年進入“千億俱樂部”的目標,要求“既要講人均、講特色,也要講規模、講速度”。“千億俱樂部”的目標可能促使雅安最近三年的經濟增速平均要超過10%。
雨城區作為雅安主城區的“主干”部分,如何把生態優勢、區位優勢、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區發改局將有哪些發展規劃達成雅安“千億”目標中雨城區的引領功能?
雨城區發改局副局長楊波表示,雨城區作為中心城區,一直把高質量發展作為首要任務,目前雨城區經濟總量占全市的27.6%,位居全市第一,在實現千億俱樂部目標奮斗過程中,我們有基礎、有責任、有義務先行一步,當好示范和標桿。
聚焦工業強區,圍繞“4+1”主導產業,不斷培育壯大產業集群。依托文教新城,壯大體育制造產業集群;依托眾友機械、小航電器等產業基礎優勢,壯大汽車零部件制造產業集群; 大力引進鈦鋁精深加工等方面的行業重點企業,壯大鈦鋁產業集群; 以特色農產品加工為引領,壯大食品加工產業集群。圍繞市委、市政府“十四五”布局發展電能、氫能等,抓好下游配套產業,壯大清潔能源產業集群。
聚焦鄉村振興,做強特色農業產業。依托四川巨星、重慶天兆等企業資源優勢,健全延伸生豬養殖產業鏈;圍繞茶葉、林竹產業,高質量建好現代藏茶、林竹農業產業園區,著力打造藏茶產業和林竹產業基地。
聚焦服務業發展,加快優勢型服務業提質增效,促進新興服務業做大做強。建設海子山、老君山、碧峰峽三大康養集群”,壯大中農批、國盛、萬達“三大綜合體”,做靚協和歐式美食文化風情街、正黃時尚美食文化風情街、雅上線西康美食文化走廊“三條特色美食文化街區”,開展景區、企業、配套設施“三大提升”,升級周公山、多營、上里“三個文旅康養產業強鎮”,培育生產性服務業、汽車銷售、體育賽事“三大產業”。
雨城區將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構建以“3+3”現代農業體系、“4+1”綠色工業體系、“3+5”現代服務業體系為支撐的現代綠色經濟體系,加快建設綠色發展先行示范區。服務服從國家重大戰略。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新時代西部大開發等國家戰略,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川藏鐵路建設等機遇,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加快建設現代服務業發展核心區、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國際生態度假旅游目的地。以項目支撐規劃落地落實。聚焦重大項目謀劃儲備,建立“十四五”重大項目庫,常態化動態儲備5000萬元以上重大項目超280個,規劃總投資2000億元以上。緊緊圍繞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生態環境、社會民生等重點領域,持續開展補短板強弱項行動,加快實施一批全局性、基礎性、戰略性的重大工程項目,以重大項目高標準建設,支撐“十四五”規劃高水平落地落實。
(區發改局 雨城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