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網
        法治文化研究會

        雨城區張碗村:種養結合固成果 因地制宜助振興

        來源: 作者:孫振宇 發布時間:2021-04-21 15:08:58

        “這邊是休閑步游道、特色竹編圍欄,那邊是剛種下的景觀樹和新修砌的堡坎……” 在雨城區青江街道張碗村9組村黨群服務基地旁,村民楊樹英和工友正在忙碌著。

        今年春節后,張碗村啟動實施觀光體驗式旅游項目,楊樹英在此務工已近兩月。在她看來,張碗村能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邁出新步子,得益于該村脫貧攻堅以來發展起的特色產業。

        借助“果蔬種植+生態養殖”特色產業,張碗村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實現有效銜接為思路,正向著規模化、整體化發展不斷邁進。

        發展有盼頭  特色產業助增收

        張碗村緊鄰雅上路和中心城區。脫貧攻堅前,因無特色支柱產業,村民多以外出務工為主,青壯年勞動力流失嚴重,且多數屬于無技能務工。

        脫貧攻堅中,張碗村持續夯實發展基礎,強化“造血”功能,不僅如期脫貧,也為推進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

        “謝哥,趁著天氣好,我把你訂的100只雞苗運過來哇?”4月13日上午9點30分,雨城區碧峰峽鎮福國村村民何思志,撥通了張碗村村民謝遠富的電話。

        “要得,我在家里等你。”謝遠富爽快地回應。

        2016年,還是建檔立卡貧困村的張碗村,開始每年向貧困戶免費提供雞苗,并結合自身坡地多、平地少實際,采用農戶散養模式持續擴大土雞養殖規模。至去年底,張碗村土雞養殖規模年出欄可達5000只。

        張碗村家禽嚴格按照糧食喂養要求和10個月出欄周期飼養,產出的產品品質上佳,很快便打響了知名度,常常未上市就被預訂一空。當地村民對產業發展充滿信心。“今年準備養200只,加上村里配送的60只,算上附帶產出的土雞蛋,預計毛收入可達54000元。”謝遠富說。

        在謝遠富忙著收雞苗時,另一邊山坡上,村民劉孝榮背著手搖式噴霧器,穿梭在脆紅李果林中。青綠色的脆紅李已有指甲蓋大小。“等到成熟時就成了酸甜可口的紫紅色。”劉孝榮說,好好管理,脆紅李畝產量可達約750公斤。

        張碗村產業黨支部書記劉學林介紹,今年該村566畝脆紅李和80余畝六月雪梨都將投產,可為村民帶來可觀收入。

        在張碗村,與家庭養殖、果樹產業形成配套的,還有規模化的蔬菜種植產業。

        2020年,該村結合靠近中心城區和生態氣候等優勢,積極向市、區農業部門申請“菜籃子”工程項目,于當年七月建起占地200畝的蔬菜基地,以及700畝的蔬菜種植專區。

        “全部是農家肥種植,不愁賣。”當日下午3點,張碗村農業科技示范展示基地(農業科技黨建示范基地)內,正在為次日蔬菜銷售忙碌的基地負責人楊林說。

        產業可持續  發展振興體系更完善

        張碗村蔬菜之所以不愁賣,得益于該村的“產存銷”產業鏈體系。

        2020年7月,張碗村成功入駐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臺,蔬菜基地取得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同年9月,該村在市級幫扶單位支持下,在中心城區開設全市首家“扶貧超市”。同年12月底,該村依托中省財政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資金,新建凍庫1200立方米、初加工車間150平方米;依托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打通“最后一公里”產業道,實現全村道路互通。

        下午4點,雨城區青江街道土橋社區,“張碗村農民菜”直銷超市。“今天的蓮花白、萵筍、生菜等蔬菜,中午就賣完了,現在還有土雞和土雞蛋。”臨時客串銷售員的張碗村黨總支書記、一碗果蔬合作社負責人楊海,正引導消費者采購商品。

        據楊海介紹,該超市正式營業以來,日均營業額約2000元,單日最高達到4000余元。

        這并不是全部。依托與青江街道7個社區共建的“1+N”精準幫扶機制,今年1月,張碗村相繼在該街道孝廉社區、石馬社區開設兩家直銷超市,并先后與2所學校、1家企業、1家金融機構簽訂直供協議。如今,張碗村蔬菜月銷售量穩定保持在2.5萬公斤,月銷售額穩定保持在12.5萬元左右。

        漣漪效應由此產生。

        “我家的各類蔬菜,每天只需在家門口裝貨上車,就能帶來每月1500多元的純收入。”村民林德平說,在張碗村,像他一樣因此獲益的村民總計有280余戶,占到全村總戶數的70%。

        作為村集體經濟重要組成部分,蔬菜種植基地的發展壯大,為張碗村實現集體和農戶雙贏提供了有力支撐。按合作社所定,張碗村村集體所得年利潤主要用于兩個方面:50%投入村集體經濟發展,50%用于合作社成員分紅和公益性活動開展、基礎設施維護支出。

        隨著知名度的打開,張碗村蔬菜產品供不應求。對于下一步發展,該村已有規劃:以鄉村振興為依托,結合先期打造的100畝高標準農田,努力實現全村蔬菜種植從規模化向高質量、標準化發展轉型。

        “項目前期工作已在今年1月初啟動,建成后預計總產量可達到1800噸,年產值約600萬元。”張碗村黨總支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朱飛信心滿滿地說。

        (孫振宇)


        責任編輯:楊雪嬌

        新聞總署國登2012-F00075847號· 知識產權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連續出版物刊號 川KXO1-093 · 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證 川B2-20191090 ·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川網文【2019】5415-440號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許可證 川字第00217號

        出版物許可證 新出發字第510105010299號 · 川文旅審函【2019】886號 · 川新廣審批準字【2017】335號 · 川法學文研批字【2015】012號 · 川法文批字【2019】009號 · 川新廣批函字【2016】30號

        國家商標局受理第23862702號 · 網絡安全資格認證第23955號 · 省法治文化研究會融媒體中心負責技術、維護和管理

        蜀ICP備18021130號-2 川公網安備 51010402001487號

        本網站(非新聞類)刊發信息不代表主辦單位和本網之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本網刪改·法律顧問:省法治文化研究會專家委(何艷律師)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會 四 川 法 制 網版權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cszw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電腦版 | 移動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朝阳区| 泸水县| 新蔡县| 香河县| 屏边| 潜江市| 江川县| 七台河市| 彭州市| 永昌县| 闸北区| 灵台县| 武夷山市| 随州市| 青神县| 五华县| 乐业县| 云梦县| 隆回县| 松江区| 深水埗区| 溧水县| 综艺| 旺苍县| 商都县| 通渭县| 漳平市| 富川| 郓城县| 基隆市| 桦南县| 凤庆县| 香港| 沙雅县| 青阳县| 十堰市| 湛江市| 临洮县| 和政县| 孟村| 霍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