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雨城區堅定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理念,加快構建覆蓋全程、功能完善、便捷高效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出臺《關于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的實施方案》,以組織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為主線,搭建服務平臺、拓寬服務領域、完善扶持政策,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為實現農業生產節本增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有力支撐。
目標明確 育強主體
支持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農村實用人才、農村致富帶頭人、農村經紀人、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返鄉創業農民工以及農業科技人員從事農業創業,采取流轉土地、投資入股、合作經營等多種方式擴大種養規模,發展規模種養大戶,全區培育種養大戶達到223戶。
鼓勵和支持有一定生產規模、有較高管理能力的種養大戶成立家庭農場(林場),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引導工商登記199個家庭農場。開展示范性家庭農場(林場、森林人家)創建活動,培育一批特色鮮明、優勢突出、效益良好的示范場,引領家庭農場健康發展,創建縣級以上示范家庭農場56家(其中省級示范家庭農場16個)。
深入開展農民合作社示范社創建行動,實施動態監測,著力提高農民合作社發展質量。以有完善的裝備設施、良好的運行機制、健全的管理制度、較大的服務規模、特色主導產業、自主商標品牌、顯著的綜合效益為目標,深入開展全國農機合作社示范社創建行動,引導農機合作社建立育秧中心、農事服務超市、加工中心、烘干中心、培訓中心,為農業生產提供全面、全程農機化服務。大力發展專業合作、股份合作、社區合作等多種形式的農民合作社,繼續推行和完善“公司+基地+農戶”等運行模式,推動區域合作和同業聯合發展,培育壯大農民合作社,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425家,培育縣級以上農民合作社示范社33家(其中省級及以上21家)。
鼓勵農業企業通過強強聯合、兼并重組、產業延伸等方式,建立農業產業化經營集團,推動農業企業做大做強。支持農業企業建立原料生產基地,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建設倉儲物流設施,實施品牌發展戰略,著力提升市場競爭能力。加強農業企業與其他農業經營主體的聯合與協作,著力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戶分享產品銷售、加工、儲藏、物流等環節的收益。培育農業高新技術企業,發展農業高新技術產業。鼓勵國有農場、國有林場、國有林業企業與農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股份合作、聯合經營。現有省級農業產業化經營龍頭企業達到10家以上,市級農業產業化經營龍頭企業達到28家。
加快建設區級農村綜合服務指導中心、鄉鎮農村綜合服務站、村級綜合服務社,大力實施基層示范社建設工程,積極發展生產合作、供銷合作、消費合作、信用合作,探索開展新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聯合會試點。大力推廣土地托管、土地股份合作經營等規模化服務,依托特色農業產業,加快農產品生產基地、品牌、冷鏈物流體系建設。穩步開展農村合作金融服務,發展農村資金互助合作服務,建設優質農產品交易供銷體系。做強經營服務體系,做大做強社有企業,探索組建雨城區供銷企業集團或加盟市級集團,加大供銷社助力脫貧攻堅新模式新機制實施。
擴寬領域 提升服務
鼓勵各類服務組織拓展服務內容和服務范圍,提供專業化的專項服務和全產業鏈的綜合服務。結合供銷合作社改革,按照“公益性服務與經營性服務相結合”思路,在全市率先組建供銷惠農農業服務公司,建成農業社會化服務中心,除開展病蟲害統防統治、代耕代收等服務外,不斷向產品營銷延伸,為農業生產提供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綜合配套服務。
實施“互聯網+”雨城農產品行動,加快鄉村兩級基礎綜合服務網點和“供銷e家·熊貓公社”等電商建設,搭建農產品銷售平臺。建成益農社168個,在行政村的覆蓋率達100%,為廣大群眾提供“四類”服務,特別是電子商務服務,讓普通農戶不出村、新型經營主體不出戶就能了解農產品行情,打通了客戶、電商企業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之間“最后一公里”。積極組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參加農產品博覽會、茶葉博覽會等各類展銷交易活動,開展年豬文化旅游節、絲茶節、打茶節、端午龍舟文化旅游節、油茶采摘節等系列節慶活動,進一步擴大“雨城造”農產品的知名度。
創新服務方式,大力推行合作式、訂單式、托管式、對接式和全程式服務,引導四川點購、田舍農牧、云聯天下等“茶園主”正式簽約認領茶園130畝,認領費用及茶葉銷售收入近200萬元,幫助每戶茶農年增收3000元。開展茶園土地半托管和全托管服務,截至目前全區茶園托管服務面積達到11.15萬畝次。
加大扶持力度。按照“財政獎一點、企業投一點、銀行融一點”,積極整合支農資金和涉農項目,重點支持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和龍頭企業開展產業基礎設施建設、新品種新技術引進和推廣、市場營銷體系、農產品質量安全和農業信息服務體系建設,促進綜合服務能力不斷提升。開展鄉村振興農業產業發展貸款工作,累計為84家企業(個人)發放貸款10920.12萬元。
綜合發展 農業增效
農業產業基地不斷優化,全區共有茶園30萬畝、獼猴桃2.17萬畝、特色蔬菜8.08萬畝、水域養殖0.8萬畝,綠色食品原料(茶葉)標準化生產基地18.7萬畝通過農業部現場復核,農產品“二品一標”認證數達181個,其中綠色食品認證164個,是全省首個綠色食品認證總數突破100的區縣。
健全土地流轉制度,農業適度規模經營不斷擴大,全區土地流轉面積達到6.87萬畝,適度規模經營面積占土地流轉面積比例88%,土地流轉率達到34%。
經營主體不斷做大做強,全區共培育省、市級農業產業化經營龍頭企業38家,國家、省、市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30家,省、市級家庭農場示范場22家。
推進供銷基層社改革,新建和恢復基層供銷社12個,村級基層社3個,參股控股公司8家,領辦農民專業合作社55個,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2個,莊稼醫院42家,農村綜合服務社33家。
積極推動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的孵化、提升、創新、整合、信息“五大要素”優化配置,促進農業服務業提質增效,充分發揮品牌農業引領作用,發展“會展經濟”,積極開拓農產品市場。2019-2020年共組織38家企業參加了十一次大型展示展銷及推介活動,重點開展了雅魚、藏茶、雨城農副產品為主的宣傳展示活動,取得了較好效果,帶動全區農產品商貿業和鄉村度假旅游業的發展。在成都和雅安舉辦的中國?雅安藏茶文化旅游節,為傳承茶馬古道文化,深化藏茶產業與旅游融合發展,推動雅安藏茶產業提檔升級創造了條件。
(雨城區農業農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