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艱辛奮斗的攻堅歷程,一張波瀾壯闊的雨城答卷。雅安市雨城區扶貧開發局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充分發揮部門職能職責,發揚釘釘子精神,啃“硬骨頭”,解“方程式”,如期實現全區所有貧困村摘帽,所有貧困人口脫貧的目標。4月22日,四川省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成都召開,雅安市雨城區扶貧開發局榮獲“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稱號。
保持“闖”的勁頭 攻城拔寨
雨城區轄8個鎮、5個街道,2014年,全區精準識別出貧困人口11705人,貧困村38個,貧困發生率6.47%。在區扶貧開發局人員力量薄弱的情況下,全局構建起“平時分工負責+戰時協調配合”的攻堅格局。在推進過程中,對各鎮(街道)實行分片區負責制,采取“線上答疑+線下指導”的方式,及時對接各鎮(街道),共解難題。
統籌配強幫扶力量,實現全覆蓋、網格化聯系服務38個貧困村及2個非貧困村,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凝聚了強大合力。
葆有“干”的狀態 精準務實
始終以慎終如始的態度,把脫貧攻堅抓得細之又細。抓好資金投入,安排各級財政扶貧資金2.03億元(區級財政專項投入8367萬元),投入1.03億元實施基礎設施類項目184個。
抓好預警監測,常態化開展鞏固脫貧幫扶和防止返貧監測,對93戶脫貧不穩定戶、7戶邊緣易致貧戶采取“一對一”幫扶措施,消除返貧致貧風險;抓好動態管理,按照“精準識別”的原則,對貧困人口進行常態化動態管理,并按照程序實行“應退盡退、應納盡納”,確保建檔立卡人員精準。
發揚“創”的精神 示范引領
結合全區貧困實際,積極探索謀劃精準化扶貧、高質量脫貧的“雨城模式”。堅持“造血式”扶貧思路,積極引導和鼓勵企業到貧困村設立扶貧車間,為貧困戶提供80余個就業崗位。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新開發公益性崗位397個,減輕疫情對貧困群眾收入的影響。
充分發揮扶貧龍頭企業輻射帶動作用,5家省級扶貧龍頭企業帶動106名貧困群眾就業。組織全區40名第一書記為藤椒、茶葉、蜂蜜等40個農特產品做品牌“代言人”,推出五黑雞、牛尾筍等10余個“網紅”產品,建立“青青村社”服務中心,帶動貧困村農產品銷售收入增加500余萬元。
貧困村農產品直播帶貨節
彰顯“拼”的作風 背水一戰
向貧困宣戰,是黨中央發出的號令,這支號令鼓舞著全局扶貧干部奮勇向前。工作人員們主動加班,主動推遲婚期,主動在醫院用手機辦公。累了,就辦公桌上趴會兒;困了,就用冷水洗洗臉。風油精和葡萄糖口服液是提神醒腦、補充能量的“神仙水”。就是這樣一群不怕吃苦、甘于奉獻的人,保證了全區如期順利完成脫貧攻堅的重任。脫貧攻堅以來,雨城區扶貧開發局先后受到市級以上表彰2次,9名干部受到表揚。
(雨城區扶貧開發局 雨城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