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抗洪救災 砥礪擔當定力
2020年雨城區先后經歷“8.11”“8.18”“8.30”特大暴雨災害天氣,各級各部門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認真貫徹省、市、區抗洪部署,面對多次超警、超保洪水預警,主動擔當強作為,持續保持抗洪減災戰時狀態,心系群眾,筑起了一座抗洪搶險的“精神大壩”。
區農業農村局迅速成立黨員突擊隊,深入受災一線指導搶險救災及災后恢復生產工作。草壩鎮高速入口蔬菜基地當時種植蔬菜面積50畝,受暴雨影響,基地損毀,直接經濟損失達15萬元。區農業農村局接到消息后,立即開展現場清淤、指導恢復生產,種植基地復種等相關工作。同樣受暴雨影響的雨城區稀奇農場火龍果種植基地損失慘重,區農業農村局通過現場技術指導、組織生產自救、后期項目幫助等措施,40畝種植基地全部恢復生產,全年產量達7萬斤、產值35萬元。
區水利局充分發揮出水利部門防汛減災的“前端”作用,切實當好災害預警的“吹哨人”,提前做出防災減災準備,及時電話通知各個鎮(街道辦)工作人員,通過山洪災害預警短信平臺發布預警信息141次,推送預警短信近5萬條、電話抽查1200余次。災情發生后,迅速安排19名工程技術人員趕赴受災現場,開展水利應急搶險工作,搶修農村集中飲水工程21處,解決因災供水困難群眾4.1萬人。災后3天完成了草壩鎮青江映月、年代食品等地下積水7萬余立方米的緊急抽排任務。
園區管委會在草壩工業園區遭受洪水襲擊時,第一時間奔赴救援現場,解救被困人員。同時,深入受災企業查看受損情況,逐一統計企業受災情況,安撫受災企業,倡導企業積極開展生產自救,一手抓救災,一手抓發展,協助企業搶救生產物資、設備等生產生活資料,確保企業復工復產等各項工作短時間內完成。
以史為鑒 吹響2021防汛“集結號”
“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雨城區以史為鑒,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提前謀劃2021年防汛工作。
村組作為防災減災工作的一線陣地,雨城區各街道、鄉鎮在防汛減災安全知識宣傳、預警防控、應急救援等方面狠下功夫,從鎮(街道)到村級多次組織山洪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時刻保持預防在先,多方發力,旨在進一步提高村組干部、群眾在山洪地質災害突發時,能夠迅速、高效、有序應對,確保將可能性傷亡降至最低。
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從黨的光輝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傾心傾力、攻堅克難,明確地質災害防治使命擔當,在2021年主汛期到來之際,組織各鎮(街道)開展以村為單位的地質災害隱患“拉網式”排查、核查工作,對地災易發點、重點地段、交通干線、景區、礦山、工礦及重要場所開展隱患大排查,做到全覆蓋、不留死角。落細落實人員避險轉移路線、安置地點,采取一對一、人幫人、人盯人方式,安排專人負責撤離群眾工作,確保不丟一戶、不掉一人。
(雨城區黨史學習教育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