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從字面意思理解,碧峰峽三個字便盡顯唯美。
近年來,雨城區碧峰峽鎮也在“唯美”二字上發力,統籌推進“一三融合,接二連三”發展規劃,勇擔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歷史使命,開啟“十四五”時期鄉村振興發展新局面,旅游重鎮招牌更加響亮、基礎設施更加完善、農民收入穩步提升,開啟了碧峰峽鎮發展振興的新篇章。
良好的生態環境造就了優美的自然風光,碧峰峽鎮旅游資源豐富,經過挖掘整理,逐步形成了碧峰峽風景區(熊貓基地)、黃龍湖和紅豆樹(千佛巖)三大自然景觀。
2020年,碧峰峽景區成功創建國家5A級旅游風景區,藏在碧峰峽谷中的美景,再一次得到肯定。
碧峰峽景區是雨城區的老牌景區之一。隨著景區名聲越來越響亮,曾經靜悄悄的碧峰村來來往往都是游客。碧峰村的村民們看到了商機,在黨委政府的帶動下,村民早早吃上“旅游飯”。據統計,碧峰峽景區的農家樂(含民宿)達到了130多家,但由于運營能力的差異、同質化競爭嚴重,景區內相當一部分農家樂處于半年營業半年歇業的狀態。
后來,隨著碧峰峽至上里沿線旅游硬件設施、道路交通等基礎設施的進一步完善,碧峰村的農家樂也迎來一次提檔升級。
近年來,碧峰峽鎮以“提升景區服務質量,帶動群眾增收,助力鄉村振興”為藍圖,通過整村推進,實施民宿提升項目,實現民宿差異化發展,在豐富景區游客住宿體驗和選擇的同時,拉動經濟增長。
2018年初,當地黨委政府實施民宿提升、打造特色旅游項目,結合熊貓文化、傳統歷史、鄉村田園等本地獨具特色的文化內涵,建成別具風格、特色突出的主題民宿。云上聽水、緣舍、漫野別院、碧峰小筑成為碧峰村第一批提升打造的民宿。
“以前我們是農家樂,升級改造后改為民宿。”云上聽水民宿負責人田濟說。
2018年5月,在碧峰峽鎮黨委政府的支持,以及中國扶貧基金會相關項目的幫助下,田濟率先邁開提檔升級第一步,他找親戚借了錢,向銀行貸了款,加上經營農家樂賺的錢,一共投入500多萬元,將農家樂升級改造成云上聽水民宿。
升級后,該民宿簡約、雅致、輕奢的體驗感撲面而來。站在一樓落地窗前,外面郁郁蔥蔥,令人神清氣爽。二樓有超大陽臺,近看千層巖瀑布,遠觀蒙頂山落日余暉……云上聽水慢慢成了碧峰峽民宿的一張特色名片。
去年,碧峰村在當地黨委政府的帶動下,再次對民宿進行提升改造,這次提出了一個概念——整村運營。
按照“整村運營”的思路,碧峰峽鎮對碧峰村進行重新規劃,讓單家獨戶的農家樂時代成為過去時,打造民宿集群,并以此為核心建設“村落景區”。
試水的“沐云·柿子樹”老金家民宿經過8個多月的改造,率先在2020年的國慶節開門迎客。開窗見山,極簡中透著輕奢,并配套有咖啡吧、夜間酒吧、星空放映廳等多個場景。開業當天,民宿入住率就達80%。
目前,“整村運營”的思路正在碧峰村成為實踐,碧峰村民宿又一次收獲好評。
早期的政府出資源、企業出資金的“碧峰峽模式”,實現了碧峰峽景區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如今的村集體經濟組織和市場化的運營公司合作進行“整村運營”,是盤活村莊閑置資源,并合理分享“兩山”轉化收益的重要方式。可以說,如今的“碧峰峽模式”走在了全省前列,進一步享受到全域旅游釋放的紅利。
發展是第一要務。如何發展,怎樣發展對決策者的要求頗高。
近年來,碧峰峽鎮持續擴大茶葉種植面積,以優質茶園建設為重點,推廣茶地套種油茶、紅楓等高經濟效益林木,全面優化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立體產業。
油茶套種,成為碧峰峽鎮在農業這盤棋上的重要落子。油茶套種在茶園縫隙之中,既具備農業生產價值,也具備觀賞價值,發展潛力巨大。
碧峰峽鎮的黃龍村曾是該鎮一個貧困村,油茶產業的發展,為該村帶來了新的希望。
黃龍村油茶產業發展之初,就確定了每畝象征性收取150元押金,免費提供茶苗,待驗收后再返還押金的發展方式。期間,負責對口幫扶黃龍村的兩家單位,主動給予黃龍村資金支持。
2019年2月,27000多株油茶苗種下地,種植面積達450余畝。
茶園中套種油茶,產值一直是大家關心關注的問題。據了解,油茶初投產時每株產量在15至25公斤;進入豐產期后,若管理得當,每株產量可達到80公斤左右。如今,黃龍村種植的油茶長勢良好,即將進入試產。脫貧攻堅中種下的油茶,必將在鄉村振興的路上結出碩果。
據統計,目前碧峰峽鎮已套種油茶3000畝,300畝示范基地畝均增收1000余元。
現代農業與美麗鄉村建設是相互融合的,現代農業發展越壯大,越能促進美麗鄉村建設。
在碧峰峽鎮,生態農業之路為鄉村旅游發展打開了一扇窗。該鎮通過發展休閑莊園,變果園為公園、林區為景區、特色農產品基地為休閑觀光基地、農副產品為旅游商品,以發展文化旅游為抓手,致力于發展以生態旅游、森林觀光、休閑養生等為主的旅游經濟,推動林旅融合、產村融合,持續增強了鄉村的“造血功能”。
位于碧峰峽鎮名揚村的舒心農場一直深受游客喜愛,園林間聽千奇鳥語、聞百花馨香、飲天然鮮奶……男女老少在這里都能找到舒心的方式放松身心。
將一產做到極致,帶一產“出圈”,碧峰峽鎮以產業為基礎,以規劃為主線,以林旅結合為核心,推動特色農業與生態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的思路,讓旅游重鎮的名氣更加響亮。
在碧峰峽鎮,林旅融合、農旅融合、茶旅融合的模式已經邁開了腳步。碧峰峽鎮以產業興旺為重點,提升特色農業以及農旅融合新業態的發展水平,扶持發展了一批農民合作社、家庭農牧場,現在碧峰峽鎮共有家庭農場28家,農民合作社46家,規模以上養殖戶15家。逐漸形成以農民合作社,家庭農牧場為支撐的現代農業發展新格局,帶領周邊農戶發展壯大。
近年來,碧峰峽鎮以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落腳點,聚焦民生,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
涉及人民切身利益,樁樁件件沒有小事。
三益場鎮“逢雨必澇”的現象得到解決,橋樓村黃家河堡坎及細鱗堰修復,完善場鎮污水管網;推廣農村生活垃圾“村收集、鎮轉運、區處理”模式,目前14個行政村生活垃圾全部得到有效治理;積極推動農村廁所革命,截至目前已新建、改造衛生廁所800余個,新建公共廁所2個,改建公共廁所12個;推動農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碧峰峽鎮已實現村村通硬化路,14個行政村全部開通客運車輛……
一樁樁為民的事實,辦進群眾心坎,暖了百姓心窩。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碧峰峽鎮不是只停留在口頭上、止步于思想環節,更是體現在了碧峰峽發展的各個關鍵環節。近年來,碧峰峽鎮黨委統籌抓好黨的政治建設、理論武裝、干部隊伍建設、基層組織建設,結合“脫貧攻堅”“天府旅游名縣創建”和“鄉村振興”等各項重點工作,主動擔當作為、奮勇拼搏實干,為加快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現代服務業發展核心區、國際生態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設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團結是戰勝一切困難的強大力量,是凝聚人心、成就偉業的重要保證。碧峰峽鎮以“黨委領導、支部引領、群眾主體、部門參與”為主線,每月確定一天作為村“黨群集中服務日”,該鎮八家村是全鎮“黨群集中服務日”的示范點,每月第一周的周一,鎮村干部到村黨群服務中心開放式集中坐班辦公,組織黨員群眾集中開展“三會一課”、政策宣講、技術培訓、便民服務、文體娛樂等活動,用農村黨員群眾喜愛的“快板”“壩壩舞”等方式把群眾吸引到村級活動陣地,通過政策宣講、農村適用技術培訓、聯合相關部門開設群眾辦事便民服務窗口等形式,把農村黨員群眾聚集起來,集中開展活動。
檢驗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終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權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接下來,碧峰峽鎮將始終以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落腳點,面對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我們不能有絲毫疏忽和懈怠。”碧峰峽鎮相關負責人說,面對新機遇,迎接新挑戰,碧峰峽鎮全體黨員干部必將再接再厲,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雅安日報 雨城融媒 胡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