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城區堅持黨建引領,按照空間布局“親民”、功能服務“便民”、文化活動“惠民”的基本要求,推進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親民化”改造,切切實實為群眾辦實事。
空間改造突出“親民”
“曾經高柜臺、小窗口、辦事排隊滿樓走,現在我們和社區工作人員面對面、心談心,感覺‘家’味濃。”河北街道康藏路社區居民王永全說。
雨城區優化空間布局,按照辦公空間最小化、服務功能最大化原則,變行政化、隔離式為開放式、互動式。規范標識標牌,對便民服務的內容、程序和標準實行上墻公布,做到服務內容、辦事程序、收費標準公開。完善功能配置,按照“1+N”模式,設置1個便民服務大廳和茶座、書吧、兒童之家等N個自選功能區,用于黨員群眾學習、活動、服務陣地。
一體服務突出“便民”
“以前辦事是‘群眾跑’‘到處跑’,現在是‘干部跑’‘數據跑’,極大地方便了我們辦事,有效又高效?!鼻嘟值劳╄髁稚鐓^居民宋元森說。
雨城區建好服務平臺,設立服務窗口、實行全崗通,一站式集中辦理社保醫保、就業服務等60余項事務,線上線下累計辦理業務1萬余次。推動資源整合,全面推行“社區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機制,切實統籌機關企事業單位、“兩新”組織等轄區內各領域黨組織力量。強化隊伍配備,實施社區工作者職業化體系建設,對全體社區干部組織“微笑服務”崗位培訓100人次。
文化浸潤突出“惠民”
“自從推行黨群活動服務中心預告制后,我們可以根據需求和愛好提前預約,豐富多彩的活動讓我來了第一次,想來下一次。” 青江街道青江路社區居民劉愛瓊說。
近年來,雨城區著力推進主題特色化,因地制宜“一中心一特色”高標準建設黨群服務中心,打造青江街道青江路社區“親風徐來·青心漸進” 等主題式黨群服務中心6個?;顒觽€性化,針對群眾養老托幼、教育培訓、文體活動等需求,開展“護苗行動”“法律援助社區”等人性化、個性化主題活動。品牌多元化,依托社區陣地設立社會組織孵化站,培育青青村社等社會組織3家,打造“康藏路社區老年大學”等10余個本土社區服務品牌項目。
(雨城區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