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道路卡點撤除,疫情防控面臨新形勢。雨城區堅持問題導向,將小區大院作為防控基本單元,采取“5+N”疫情防控聯動機制,切實將防控責任落實到網格,壓力傳導到網格根部,堅決筑牢保護居民健康安全的堅實屏障。
強化五級治理 形成工作機制
社區是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最有效的防線。雨城區發揮“社區黨委+大院黨支部+樓棟黨小組+網格黨員+大院管委會”先鋒模范和基層治理橋梁作用,廣泛開展“支部+大院”群防共治工作。一是落實社區黨委屬地管理責任,對轄區外地返雨人員摸底排查、疫情防控監測、居家醫學觀察人員管控等工作,確保疫情防控有安排、有部署。二是將大院黨支部設置成“橋頭堡”,實行分片包干制,支部負責包大院、全面掌握網格內疫情動態。三是將樓棟黨小組劃分到監測點位上垂范,負責包單元戶登記排查,層層落實責任,把監測崗位作為踐行初心的重要考場,積極發揮先鋒引領作用。四是讓黨員變身網格員負責包網格,率先亮身份踐承諾,成為每個監測點上的第一批志愿者。五是大院管委會負責包樓棟,積極參與疫情防控聯控大院自治共治,激活社會治理“末梢神經”,形成社區防控無死角,大院治理人人參與的良好局面。
落實N個聯動 構筑堅實屏障
組織“片區民警+物管+社區志愿者+網格員+聯包幫單位+……”下沉到社區,開展“三門一覆蓋”防控措施。一是嚴把小區門。對小區(大院)繼續實施封閉管理,保留必要出入口,強化體溫檢測點人員力量,對進出人員、車輛實行“四問四登記”,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防止人員脫管、漏管。針對無主大院,組織區級部門87名干部協助社區開展防控工作,確保不留死角。二是看牢樓棟門。建立“一棟一檔”“一戶一檔”臺賬,每日以樓棟為單位更新居家人員情況,滾動摸排房屋出租信息,告知房東責任,加強對現有租戶的聯系、問詢和查訪。三是管好居家門。對居家醫學觀察人員,以居家隔離“四控”工作法(發動鄰居充當“眼線”幫控、落實社區定點把控、醫務人員上門醫療監控、網格人員網絡視頻穩控),確保居家隔離人員不想出門、不能出門、不敢出門。四是全覆蓋消殺。對小區公共場所、樓道、電梯、垃圾收集點、衛生死角定時清潔、消毒,消滅細菌滋生。截止目前,每日下沉1800余名工作人員到840個小區(大院)開展防控工作,每日摸排約2200余人次。(雨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