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首次提出建立國家公園體制。
2015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強調“加強對重要生態系統的保護和利用,改革各部門分頭設置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文化自然遺產、森林公園、地質公園等的體制”。
2017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全面啟動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
2021年10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宣布大熊貓國家公園正式設立,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邁入了新階段。
雅安市是名副其實的熊貓故鄉、大熊貓國家公園重要組成部分、大熊貓國家公園園地共建先行區。全市41.3%的行政區劃被劃入大熊貓國家公園,是大熊貓國家公園中面積最大、占比最高、山系最全、縣份最多的市(州),涉及寶興縣、天全縣、蘆山縣、滎經縣、石棉縣五個縣,其中寶興縣81.7%的縣域面積被劃入大熊貓國家公園范圍,是名副其實的核心區。
近年來,寶興縣法院以司法保護基地建設、創新開展修復性司法實踐、持續深化生態環境保護理論研究等工作為抓手,為切實守護大熊貓國家公園生態安全提供了有力司法服務和保障。
“兩長”同臺 敢于亮劍
近日,寶興縣法院院長孫智勇擔任審判長,與四名人民陪審員組成七人制合議庭,寶興縣檢察院檢察長楊學文出庭支持起訴,兼顧案件審判和疫情防控需要,采用“遠程提訊”+“互聯網法庭”雙在線模式審理了一起盜伐林木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省人大代表胡德瓊等部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民陪審員共20余人受邀參與旁聽庭審。
經審理查明,王大志(化名)等六被告人得知有商家收購槭樹和楓樹木料制作音樂琴具,于2021年5月至9月期間,在位于大熊貓國家公園范圍內的寶興縣、天全縣的某國有林場、集體林場分別盜伐槭樹4株、楓樹3株,被盜伐林木蓄積共計34.32立方米,銷售并非法獲利25萬元。經開庭審理,依法對六被告人判處刑罰,并判令其承擔民事責任。
“碳匯”修復 常于創新
繼2015年寶興縣法院發出全省首份“補栽補種令”以來,寶興縣法院再次探索、實踐,在全省率先提出“碳匯”修復性司法理念,并多次與四川聯合環境交易所研討工作方案。經法院積極引導,六被告人自愿購買24000Kg“碳匯”用于彌補生態環境受到損害至修復完成期間服務功能喪失所導致的損失,四川聯合環境交易所向六被告人出具了《購買碳減排量用于替代性生態修復見證》。
中和抵“碳” 促進發展
本案被告人所購“碳匯”量將用于中和生態環境受損地碳排量,認購金將由四川聯合環境交易所按照程序用于生態資源保護,以達到替代性修復生態環境的目的,形成“碳匯”修復閉環管理,推動雅安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今后,寶興縣法院將繼續發揮審判職能作用,堅持生態司法理念,以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為契機,執司法利劍護綠水青山,在雅安爭當生態環境建設、綠色產業發展、雙碳目標推進示范上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季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