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季,恰是讀書時。第二十七個世界讀書日將至,讓我們一起走進法院人的讀書清單,用文學點亮日常,以思想反芻生活,致敬經典,同沐書香。
推薦書目《西窗法雨》
推薦人:訴訟服務中心副主任 張倩倩
推薦理由:
該書是劉星老師寫的法律小散文合集,文章短小卻蘊藏著大智慧、語言幽默不失讀書趣味,看似信手拈來漫談西方法律文化現象,實則時時啟蒙著中國人的法律意識與法治觀念。
法治社會是我們法律人共同追求的宏大理想,也是所有公民追求的美好愿望。一個成熟的法治社會應該是個能容納各種聲音卻有一套共同合理的規范,能發表不同意見卻有一致追求的目標的社會。
若能通過廣泛閱讀能深度思考,看清楚當下社會某類行為的來龍去脈,或許能發現法律規范背后的邏輯和原理,甚至能藉此預判未來規范的發展走向。就像人會總結自己的、他人的、過去的、現在的各種經驗,綜合各類信息來進行判斷并做出選擇,并籍此不斷修正。根據這些經驗和總結來制定規則,有時會超前,有時會落后,不一定總會恰如其分,但或許這就是法律的生命力,也是人類智慧進步的動人之處。
通讀全書,能夠幫助謹慎地打好法之前提——立法,通過法律整個運行過程中的多種制約和靈活運用,去實現法律的目的,并構建人民對法的敬畏。
推薦書目《十二怒漢》
推薦人:刑庭法官助理 黃敏
推薦理由:
《十二怒漢》是美國劇作家雷金納德·羅斯(Reginald Rose)的作品,它講述的是一名在貧民窟長大的18歲少年被控謀殺自己的父親,庭審結束后由12名陪審員裁定該少年的罪名是否成立。11名陪審員未經討論就認定少年有罪,只有8號陪審員對案件提出了合理懷疑,并引導大家重新審視證據,最終依照“疑罪從無”的原則裁定少年無罪?!妒瓭h》生動演繹了美國的陪審團法律制度和文化,書中的“合理懷疑、疑罪從無”法律理念值得我們思考,對待每一案件,都應該堅持以事實為依據,這是公平正義的核心要義。
推薦書目《法治的細節》
推薦人:百丈法庭法官助理 任瑤雯
推薦理由:
《法治的細節》這本書是對過去社會熱點案件的解讀,以及關于法治、人生、閱讀的思考,作者羅翔老師用法律的思維與視角去自省、去看待這個世界,理性的探討之余下不乏人文關懷的溫暖。書中讓我感受最深的就是羅翔老師無時無刻都流露出的自省品質,在面對巨大的利益光環和各種獎項時,能及時跳出來客觀的看待自己,并時刻謹記自己是一位傳道授業解惑的老師身份,從他的文字中能感受到一種神圣的使命感,這樣的自律和謙卑不得不令人敬佩。法律解決不了所有的社會問題,只是對人最低的道德要求,更重要的是人內心的道德準則,我認為一個人一定要敬畏和害怕一些東西,然后去守住自己的東西,正道的光,永遠照耀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