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察文化作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檢察事業發展的重要力量源泉,是檢察人員共同的精神家園。雅安市人民檢察院始終堅持“文化育檢、文化興檢、文化強檢”的理念,創新推進檢察文化建設。黨組書記、檢察長范文清率領新一屆班子成員,秉承“一屆接著一屆干”“踐初心創一流”的理念,將“檢察文化建設”作為“一把手項目”,探索建立“一院一品、一部一品”檢察工作十四五品牌戰略規劃,各項目重點突出,環環相扣,統籌推進。市檢察院統籌謀劃比較差異發展的“六個注重”文化建設創新推進檢察工作成效明顯,獲評“全國先進基層檢察院建設組織獎”“省級最佳文明單位”;多個基層院獲評“全國先進基層檢察院”“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省級文明單位”“全省檢察文化建設示范院”“全省檢察文化建設優秀院”“雅安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示范基地”等多個獎項。這為雅安檢察“集約內涵化、科學規范化、統籌可持續化”三化品牌塑造戰略注入了新的發展動力。在這個“引擎”的帶動下,雅安檢察工作再上臺階,連續五年保持省市一流方方陣,多項工作在省市中力拔頭籌。
最美人間四月天 進入四月 不僅充滿花香,還充滿書香 因為一年一度的4.23世界讀書日 就在美麗的四月 讓我們一起在春光中感受閱讀的力量 為此我們帶來了 雅安檢察官作家出版發行的優秀作品, 在世界讀書日和大家一起分享~ 作者簡介:劉傳萍,筆名白雪、冷雪、寒山、瀟湘妃子等,四川雅安人,滎經縣檢察院第三檢察部主任,四級高級檢察官,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檢察官文聯文學協會理事。曾任國家公訴人(主訴檢察官)、反貪偵查員。詩如其人,注重真情,注重一瞬間的感受,力圖找尋一種最佳技巧,宣泄靈魂,表現自我。 作品散見于《雅安日報》、《四川法制報》、《四川作家報》、《檢察日報》、《青衣江》、《貢嘠山》、《知音》、美國《漢納》等報刊雜志。 作者感言: 讀書,是人生的一大樂事,可安適心情,可洗刷靈魂。《與你同行》是我用人生旅途上的喜怒哀樂,撥動生命的弦,執著為愛而詩、為情而歌。 《與你同行》詩歌選篇欣賞(一) 愛的生命線——寫給“4·20”蘆山地震救援的子弟兵 地動山搖 山河失色 逃生的道路斷裂 咆哮的洪水映照你絕望的眼 別怕 我的同胞 我就是你們的生命通道 你看 我的戰友已用身體 搭起 一座愛的橋梁 一條通往生的坦途 上來吧,我的同胞 從我的軀體上慢慢跨過去 別看迷彩包裹的是血肉之軀 他是震不斷壓不垮的 比銅墻鐵壁還堅固 別猶豫了 余震還在作垂死的掙扎 死神正張著猙獰的血口 快,抱緊我 《與你同行》同班同學讀后寄語: 人生處處無巧不成書,認識劉傳萍是在成都的“映荷苑”參加“首屆中國檢察官作家高研班”時,她恰好與我住同一間寢室。 培訓七天,我跟她每天清晨六點到湖畔學練太極,晚飯后一起湖畔散步,常常聊天興濃至深夜……這樣的日子,仿佛重返上世紀八十年代那個詩歌激蕩人心的歲月,那時我和劉姐都還在自己的少女時期。她回憶當時與全國各地的詩人文友寫信,非常激動,至今她仍隱秘地保存著那些信件,像她一直偷偷寫詩,像保存一顆夢想的火種一樣,珍藏自己對詩歌的熱愛與真誠。 從十八歲寫詩至今,看她的詩歌,就是看一個人世間普通女人度過的一生……在青春正當時的時候戀愛在身體最強健的時候生子在接近衰老的時候孩子成婚了……由此,時光仿佛全都沒有虛度,在每一個該做什么的時候都做了該做的事情;而她如今撫摸著自己處女作的詩集樣書封面時,卻是一副惘然若失的神情,——“如果當初我什么也不管地去了西藏的話,現在又會是什么樣子?”…… 人生是無法想象的事情,永遠處于意料之中與意料之外的糾纏矛盾。 劉傳萍的這本詩集,大部分詩歌還是她寫于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青春時期,而開篇第一輯的“法”則是她創作于近年的法律題材的詩歌,體現了一個檢察機關女檢察官、女偵查員的詩歌視角,歌頌公平與正義,弘揚真善美; 《檢察官》:“旋在病樹上的扁鵲/啄”; 《卷宗》:“所有的人都醒著時/我得睡著/以紙的形式”; 《辦案》:“那盞不滅的燈/與法律共守春夜/共守一扇西窗/等候光明的來臨”; 《給戰友》:“此刻啊/在辦公桌的燈光下/我正用另一種方式/訴說對戰友的深情懷念” 劉傳萍的詩歌仍然延續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語境的表達方式,但卻注入了新時期基層檢察戰線上的女檢察官、女偵查員此類女性法律人的法治思維,盡管這種嘗試尚待進一步爐火純青,無論從技法還是意境上,都尚需時日的磨礪與錘煉,但確實是一種詩歌書寫的創新型拓展,值得繼續探索下去。 或許有人說,法律與詩歌與藝術與美毫無關聯,不能往一處聯系,那只能說明這些人對于詩歌、藝術、美還沒有真正理解和充分感知。米勒說過:“美就是擺放適當的東西。當今社會,對于法律的認知和普及,已經是普通大眾趨于-致地認同,這種認同推動著社會的文明進步與精神追求,反過來也作用于社會的各個階層并帶來深遠的影響。法律帶來的行為底線意識、公平正義基準都反映出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和進步程度,從某種意義上看,這就是美的“進步” 作為基層檢察官、法律工作者,長期大量的時間耗費在各式各樣的案子的辦理過程中,或者耗費在各式各樣的公務處理中,由此產生的法律題材的詩歌,最接地氣,最具有職業的在場感與切入感。如果把這種感受糅合詩歌的氣質,這樣的檢察官、法律工作者,其實最具人文精神,也最符合法律的職業精神,因為法律處理的都是基于人之間的糾葛。 劉傳萍而今雖已近退休年齡,可她依然執著于詩歌的喜愛:她喜歡詩歌可以借以抒發情感,可以點綴人生的完美,可以結交同道朋友,可以表達思想的境界;她愛詩歌,如同愛四方旅游,如同愛紅衫長裙,如同愛閑時撥弄古箏,如同愛早晚練習太極,如同愛自己的家庭,如同愛自己生活的地域--雅安滎經,如同愛自己工作的檢察院。 她把自己的這些愛與情意,都放進這本詩集里,準備珍藏終生。 2016年6月28日馬道
——即對美的泛化理解的擴展與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