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來,滎經法院主動作為,綜合施策,多舉措持續加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保護和犯罪預防,用愛心和責任守護未成年人的法治藍天。
優化審判資源,全面推進涉未案件專門化辦理
一是重視少年法庭機構建設。為進一步加強對少年審判工作的組織領導,2020年12月,滎經法院按照全省基層人民法院內設機構改革方案要求,在行政審判庭,加掛未成年人案件審判庭牌子,但未成年人案件還未實現專門法庭專門審理。在內設機構改革前,滎經法院未單獨設立未成年人案件審判庭,此時少年法庭從“無”到“有”。
二是調整少年法庭審判模式。為集中發力、全方位、統籌性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促進未成年人保護的社會治理,2022年1月,滎經法院黨組研究決定在繁簡分流基礎上持續設立專業審判團隊,調整由院審管辦(研究室)統一專門化辦理涉未成年人的民事、刑事案件,此時審判模式由“散打”變“集中”。
深化問題治理,全情提升解除未成年憂患效能
一是關愛上門有溫度。遇被告不接電話的涉未案件,滎經法院在通過人民法院送達平臺直接電子送達后,考慮到未成年人案件的特殊性,又多次前往被告家中或所在鄉鎮上門送達權利義務告知書;在處理好案件的同時,審理法官抽出時間加強涉未成年人案件回訪,關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狀況,在“六一”前夕分別對涉刑事犯罪和撫養費糾紛案件中的未成年當事人進行回訪,讓未成年人樹立平等、自尊、自信、自強的人生態度。
回訪未成年人當事人
二是督促教育有力度。3月9日,滎經法院向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教育缺位家長發出全市首份《家庭教育令》,督促當事人父母認真履行監督管教責任,教育孩子遵紀守法;5月20日,滎經法院針對家庭教育管理缺失未達到發放教育令程度的涉未案件,創新隨案發放全市首份《家庭教育責任告知書》,向為人父母者提個醒,通過“以案說法”方式引導全社會關注家庭教育。
發出全市首份《家庭教育令》《家庭教育責任告知書》
三是答疑解惑有寬度。創新拓展深化“護苗”行動,通過院校攜手,讓學生自主發現、收集問題,法院進一步了解學生們在學法中的盲區和短板后,寬度答疑、精準普法。該項行動將法院普法知識與未成年人的生活實際相聯系,讓學生們在假期生活中學會將學到的法律知識實踐化,通過擔當“糾紛觀察員”“法律實踐員”“調解小能手”等各類角色,圍繞發現的爭執糾紛與問題事件,在法治方面展開理解、思考與運用。
強化源頭預防,全力構筑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墻
一是做好針對學生的法治宣傳,引導自覺遵循。2022年,滎經法院由此前的10名法治副校長增至15名,覆蓋全縣中小學及幼兒園。15名法治副校長深入開展“向陽花”普法行動,推動保護未成年人工作再上新臺階。今年以來截至6月1日,法治副校長深入縣域各中小學、幼兒園開展禁毒宣傳、校園霸凌宣講、自我安全防范及法院開放日邀請學生旁聽庭審等以學生為宣傳對象的專題化法治宣傳8場次。
二是做好針對家長的普法宣講,注重環境熏陶。以學校組織召開年級家長會為契機,5月12日,滎經法院三級高級法官秦明文向嚴道一中300余名家長宣講《家庭教育促進法》,解決家長家庭教育困惑;組織干警開展“法佑成長”家庭教育活動, 活動涵蓋家國情懷、崇德向善、學習知識、身心健康、自我保護、自立自強等內容,帶頭履行家庭教育責任;注重在審判活動中向當事人父母講解《未成年人保護法》《家庭教育促進法》等法律法規以及家庭教育對未成年人養成良好思想、品行和習慣的重要性。
宣講家庭教育促進法 開展“法佑成長”家庭教育活動
三是做好針對行政部門的建議,突出社會協同。發揮審判的教育引導作用,向教育行政部門發出司法建議,構建與教育主管部門、學校、社區的常態化聯動機制,引導未成年人樹立法治意識,強化未成年人立體保護、綜合保護。向學校及教育部門發送司法建議,建議有計劃的組織中小學生參加典型法治警示教育案例的庭審觀摩以及學校和教育部門如何履行監管職責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均得到積極響應。
(梁國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