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把“美麗中國”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宏偉目標,引領億萬中國人民走上生態文明之路。
提質和增量,生態系統明顯改善。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導下,我們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近年來,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就。隨著科學治污、精準治污不斷推進,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正從愿景成為現實。
護綠和守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湖泊銳減、雨林被毀、草場沙化……大自然又一次敲響了警鐘。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觸碰生態紅線,生態紅利便蕩然無存。破壞生態環境,經濟發展只能是竭澤而漁。人與山水林田湖草同為命運共同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因此,只有人與自認和諧共生,才能讓山更青,水更綠,天更藍。
增收與脫貧,生態扶貧綠色惠民。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浙江安吉,“賣石頭”到“賣風景”之變圓了鄉親們的生態小康夢;長江邊的重慶市涪陵區,是馳名中外的榨菜產地。小小的“青疙瘩”,成為當地富民興農的支柱產業;在山西右玉,經過不懈植樹造林、防沙治沙,不毛之地變身塞上綠洲,讓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要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努力實現生態美與產業綠深度融合、好生態與好生活相輔相成、生態理念與治理效能有機統一。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念,向著美麗中國的目標再出發!
(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