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對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推進法治中國建設指明方向路徑、作出戰略部署。
近日,民事審判庭全體干警集中學習了黨的二十大報告,傾聽了黨在建設法治國家進程中對人民法院的要求。“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名山區法院始終堅持以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為己任,找準法院工作與地方黨委、政府中心工作的結合點,強化能動司法理念,構建高效司法服務鏈,為我區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提供有力司法服務和堅強司法保障。
一、設立“法官服務站”“訴訟服務點”,保障雅安重大工程項目順利運行。名山區法院在轄區12個鎮(街道)設立“法官服務站”,在雅安經開區與成雅工業園區的重點企業設立“訴訟服務點”,由“法院人員+鄉鎮人員+企業代表”共同推進片區企業健康發展、保護勞動者權益等多個領域的工作。同時與雅安經開區管委會簽訂《關于深化法治保障創優營商環境的框架協議》,共同建立六項機制,打造服務企業發展主陣地。
二、打造綠色訴訟服務,暢通企業維權通道。設立涉中小企業綠色窗口,充分利用在線訴訟服務平臺等電子平臺,提升“一站式”訴訟服務水平,有效保護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落實執行《訴訟費用交納辦法》關于減半收取案件受理費的相關規定,對確有困難的企業依法予以訴訟費減、免、緩,切實提升市場主體的獲得感。繁簡分流減輕涉民營企業民商事案件訴累。
三、優化破產機制和審理模式,助力僵尸企業順利退出市場。建立健全府院平臺機制、破產處置協調聯動機制、破產專項基金等破產機制,成立僵尸企業和去產能企業債務處置工作領導小組等專業破產案件審理團隊,專門研究破產企業資產處置、職工安置、稅收、維穩等具體事宜,為依法處理破產案件搭建常態化的溝通、協調平臺,及時處置破產企業土地等資產,釋放閑置土地;優化完善破產案件的審理模式,改進債權人會議召開方式、資產拍賣起價方式、債權人會議的投票方式,提高破產案件各類方案通過率,減少法院強裁率,最大程度體現各類破產方案自愿性、公平性。
四、多項措施保障民營企業健康發展。以工業園區法庭為橋頭堡,組建服務民營企業巡回法庭,在涉企糾紛中開展“巡回調解+法治體檢”新模式,從企業發展和糾紛處理實效出發調解矛盾;設立名山區法院駐經開區工作站和名山區法院法律事務聯絡處,簽訂法企共建協議,創建法企共建微信群,發放服務聯系卡,制定出臺十一項措施,打通司法服務企業的“最后一公里”;定期為企業進行法治體檢,針對企業的“體檢報告”提出法律意見建議;扎實推進訴非銜接、裁審銜接的矛盾糾紛解決機制,著力建立法院--鄉鎮司法所--村民委員會、法院--經開區管委會--企業、法院--蒙頂山茶調委--茶葉糾紛專業調解組織等三級糾紛解決長效溝通機制,構建訴訟調解與人民調解、行政調解三位一體的大調解格局,促進民營企業矛盾糾紛有效化解。
五、懲治犯罪靈活執行,保障民營企業合法權益。依法懲治擾亂市場經濟秩序、制售假冒偽劣產品、破壞企業生產經營、破壞環境資源等違法犯罪行為,守牢“安全紅線”和“綠色底線”,為民營企業健康發展提供安全有序的法治環境。對民營企業申請執行的案件,依法簡化程序快立快執,保障企業資本回流;避免因訴訟活動加劇民營企業資金鏈斷裂風險,對無不良誠信記錄、有發展前景但暫無履行能力的困難企業,慎用拘留、查封、扣押、凍結等強制措施,積極適用執行和解等方式,最大限度化解糾紛,在誠信基礎上用活執行措施,用時間和空間換取民營企業的良性發展。
六、走訪調研,積極開展優化營商環境法治宣傳。廣泛開展送法進企業活動,定期走訪區內各大民營企業,就其生產經營狀況、享受稅收減免、社保緩繳、金融支持等惠企政策情況進行溝通了解,傾聽企業當前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進一步掌握區內民營企業發展需求,針對性提出解決方案或助力辦法,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名山區法院將繼續在全面構建法治化營商環境司法服務鏈上下功夫,切實把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到司法工作中,為奮力開創雅安高質量發展新局面,營造良好的法治化營商環境貢獻法院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