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是南宋詩人陸游所寫的千古名句,也是名山區法院駐村干警劉華一直以來所踐行的工作要求。他始終同村民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善謀善為,善作善成,用心、用情、用力、用法書寫鄉村振興“答卷”。
一、為民辦實事上“用心
“駐村為民辦實事、心系群眾解民憂”。車嶺鎮龍水村村民熊某某一家將大紅錦旗送到了名山區法院駐村干警手中,以此感謝法院駐村干警積極作為用心解民憂、曖心幫扶辦實事。“村民有困難,找法院駐村干警”,這句聽似普通的口頭禪,真實反映了車嶺鎮龍水村村民的心聲。村民生病住院、困難交不起醫保、兩口子吵架、申請辦理救助、子女讀書、修生產便道、發展產業、飲水問題、辦殘疾證、辦低保、娃娃上戶口問題、豬肉雞蛋鴨蛋銷售等等都自發找法院駐村干警協調解決。
二、產業發展上“用情”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發展產業,帶動村民發家致富,讓村民腰包“鼓起來”,村民就會信任你、支持你。劉華時刻把自己當成了龍水村的一員,千方百計為村級謀發展,為百姓謀出路,爭取資金發展龍水村獼猴桃、耙耙柑產業,建立“企業+村集體+合作社+職業農民+農戶”發展模式,帶領村民種植約210余畝獼猴桃,發展“一村一產業”品牌,積極助力農民增收、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努力實現企業獲發展、集體有收益、村民得實惠的互利共贏局面,助推龍水村產業發展步入發展快車道,走出了鄉村振興新步伐。
三、鄉村振興上“用力”
深入走訪慰問貧困戶、困難戶、高齡老人、老黨員等,都是他的工作日常。與他們促膝談心,詳細了解生產生活、家庭收入、子女就業等情況,發現一個問題解決一個問題。村民彭某某此前長期不配合村支兩委和駐村工作隊的工作,他多次到彭某某家做思想工作,幫其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贏得彭某某的認可和信任并與彭某某成為朋友。
基層治理上“用法”
作為名山區法院駐村干警,他始終堅持系統觀念、用法治思維在推進基層治理中發揮大作為,堅持把非訴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充分發揮司法在矛盾糾紛化解中的引領、推動和保障作用。村社設立“駐村訴訟服務點”、法庭設立“鄉村振興工作室”,讓駐村干警成為基層矛盾的調解員、法律政策的宣傳員、社情民意的信息員。牽頭組建鄉鎮矛盾糾紛微信調解群,將司法服務延伸到村社每一個角落,打通多元解紛“最后一公里”,最大限度把矛盾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訴前。駐村兩年以來,龍水村由此前在車嶺鎮、前進鎮所有村社矛盾糾紛最多、案件數量最多的村變成了現在糾紛最少的村,兩鎮民事訴訟案件數同比大幅下降。駐村以來共調解村民非訴糾紛140余起,提供法律咨詢、法律幫助160余人次,接聽車嶺鎮、前進鎮村民法律咨詢電話上百次,為村民挽回經濟損失近百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