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山縣綠竹產業園。營山盛農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李世能/圖
江山如畫,林海綿延。砥礪前行,共譜新篇。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指明了實現發展與保護內在統一、相互促進、協調共生的方法論。
近年來,營山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緊緊圍繞實現林業高質量發展任務,系統推進管理“護”林、修復“扶”林、產業“富”林,走出了一條符合營山特色的林產融合發展之路。
在“護”上發力,堅持多措并舉、盡銳出戰
只為久久功,護好片片林。近年來,營山始終把生態環境保護擺在突出位置,堅決落實“嚴管林”要求,全力推進森林日常管護、森林防火、綜合防治等工作,為林業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守好林長“責任田”。
“林草資源是最大財富,必須守林有責、治林有方”營山縣委書記敬健在全縣林長制工作推進會上提出要求。鏗鏘有力話語,表明的是作為縣級林長盡職守林、高效治林的決心,這是營山致力于當好森林“管理員”的生動寫照。
營山制定《營山縣林長制運行規則(試行)》《營山縣林長巡林工作制度(試行)》等5項制度,出臺《“林長+警長+檢察長”協作機制》《打擊野生動植物非法貿易聯席會議制度》等文件,設置縣、鄉、村三級林長共402人,配備監管員348名、專(兼)職護林員575名,設立376塊林長公示牌……
機制一立,局面一新。營山以“林長制”為抓手,嚴格落實古樹名木保護、林業執法、林木采伐管理等工作,全方位、立體化構建信息共享、部門協同、聯防聯控運行機制和常態化保護機制,齊抓共管局面全面形成。
——筑牢森林“防火墻”。
“星星之火”是林木“天敵”,“人人防火”是火災“克星”。營山采取“人防+技防”的方法,打好森林防滅火工作“主動仗”,森林防滅火工作取得“零火災、零傷亡”好成績。
變“單一機制”為“協同機制”。建立“末端發力終端見效工作長效機制”,搭建“消防救援大隊、專職消防中隊、半專業撲火隊、義務撲火隊”協作配合的森林消防救援體系,多部門聯合定期開展專項檢查、專項整治,相互支撐、高效聯動機制全面建立。
變“人力巡防”為“人技共防”。在全縣30余處重點保護林區、重要防火場所、人群活動密集的林緣帶設立語音播報及視頻監控系統,在太蓬山國家森林公園安裝一套森林火災熱成像視頻監控系統,巡護人員利用無人機開展日常巡查,實時動態監測森林火災險情,“人技共防”格局全面形成。
變“專人專防”為“人人共防”。多部門聯合定期開展森林防火主題教育活動,同步利用橫幅、廣告宣傳牌、流動宣傳車、融媒體等方式在全縣范圍內廣泛宣傳,不斷增強全民森林防火意識,“森林防火,人人有責”觀念深入人心。
——織密疫情“防護網”。
2023年11月17日,四川省秦巴山區松材線蟲病聯防聯控2023年度聯席會議在營舉行,營山林業有害生物防控成效得到省市高度肯定。
為打贏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攻堅戰”,營山組建以縣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松材線蟲病預防領導小組,堅持“早準備、早預防、早治理”防控原則,持續強化涉松木及其制品出入境植物檢疫防控工作,檢疫平臺固定專人值守巡查,嚴格落實檢疫登記備案、調運動態復檢制度;創新推出“1+N”治理模式,實行疫情防控與森林撫育、低效林改造等項目同防同建,有效控制松材線蟲疫情。
營山按照防輸入、防擴散、防天牛、清死樹、清隱患的“三防兩清”總體要求,先后投入專項防控資金近300萬元,從阻擊“病原體”、祛除“病灶”、增強“免疫力”上全面抵御林業有害生物入侵,連續三年實現無松材線蟲病疫情發生的防控目標。
在“扶”上用力,堅持鍥而不舍、久久為功
生態保護修復是提升森林資源質效的重要舉措,更是推動可持續森林經營的重要方法。營山利用國家重大項目支持和補助性政策,搶抓機遇,穩扎穩打、全力推進,主動擔當生態保護修復“踐行者”,持續改善森林結構、提升森林質量,為林業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在經營森林上“下功夫”。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切實加強生態保護修復監管,拓寬綠水青山轉化金山銀山的路徑”。
營山聚焦森林“水庫、糧庫、錢庫、碳庫”功能,圍繞“生態立縣、綠色營山” 理念,成功編制《營山縣森林經營規劃(2021-2050年)》《營山縣森林資源可持續經營森林經營方案(2021-2030年)》。
森林經營規劃和方案重點涵蓋造林、撫育、低改、采伐、更新造林等森林培育活動,謀劃全縣森林經營布局,對森林經營進行分區、分類,提出保障森林經營實施的政策措施,有效指導營山科學合理培育、保護、利用森林資源,為可持續經營森林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在提升質量上“求實效”。
2023年12月7日,一場“省字號”的會議花落營山,全省世界銀行貸款長江上游森林生態系統恢復項目2023年度工作總結會圓滿召開,表明營山森林生態系統恢復成果得到省市高度認可。
營山深挖造林用地潛力,實施碳匯森林行動,全力爭取中省資金、世行貸款、政策性金融、社會資本支持,打好“造、補、育”組合拳,采取新造林和更新造林、撫育補植中幼林、改造低效林等方式,推行營建多樹種混交、復層異齡林,森林結構持續改善,森林質量大幅提升。
2020-2023年,營山爭取世界銀行貸款資金3500余萬元,在黃渡等26個鄉鎮集中連片實施營造林項目67300畝;引導社會資本投資實施林改培項目,完成新造林和更新造林9500余畝,撫育補植中幼林27000余畝,改造低效林30000余畝。一幅幅“更新造林”嶄新畫卷已在營山陸續展開。
——在植樹增綠上“做文章”。
萬物萌動春意濃,植樹造林正當時。3月12日,營山縣委、縣政府領導及多個部門職工、部隊官兵、公益志愿者及社區群眾共計150余人來到營山縣靈鷲鎮會龍社區參加義務植樹活動,“鏟土”、“培土”、“澆灌”一氣呵成,一個個山坡從“光禿禿”蛻變為“綠油油”。“我已經連續三年參加植樹活動了,在植樹的過程中既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又能體驗勞動的快樂和成就感,希望大家攜起手來,共同把營山建設得更加美麗”縣晨光公益志愿者協會任君說道。
這是營山以實際行動倡導植樹造林的一個縮影。營山縣領導積極帶頭參與植樹造林活動,綠委辦采用“互聯網+”方式向全縣發出義務植樹倡議,社會各界積極響應,在全縣營造起人人植綠、人人愛綠、人人護綠的良好氛圍。
萬盞新綠,不負青山。近3年,義務植樹參與人數達60000余人,栽植苗木達90000余株,綠化荒山荒坡達1500余畝。一個個忙碌身影,一棵棵嫩綠新苗,為營山增加一片片盎然生機。
在“富”上聚力,堅持林產融合、提質增效
林業要發展,產業是關鍵。營山緊緊圍繞“林產融合”發展理念,著力推動林業和產業相互支撐、深度融合、互利共生,持續為林業高質量發展激發動力、注入活力、提升內力。
——“林業+產業”模式,培育產業基礎。
產源林生,林因產興。園區是林業產業發展的主陣地,培育高質量現代化產業園是林業產業發展的主方向。
營山圍繞“產業融合、品牌塑造、生態和諧”三大發展理念,著力打造規劃布局合理、產業特色鮮明、綜合效益突出、三產融合發展的林業產業體系。大力支持油樟、油橄欖、油茶等園區的設施建設、基地擴建和品種改良,創建以“油橄欖+”為主導的集農業產業、旅游觀光、休閑體驗、生態教育及生態文化品鑒為一體的現代林業園區產業循環經濟模式。
目前,全縣林業產業園區建設初具規模,培育油樟、油橄欖、油茶木本油料產業基地20000余畝,發展林下產業5000余畝,建成香樟、銀杏等珍貴林木樹種基地3000余畝,全縣特色林業產業年產值達1.59億元。
——“林長+專家”模式,助力產業發展。
營山以“林長制”為載體,推廣政策、技術、品牌三個層面的“專家林長”,不斷強化產業園區技術支持和品牌發展效應,著力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的“森林糧庫”產業園區樣板。
前期當好“領航員”。組織“政策專家林長”研究中央、省、市林業政策,整合農業、財政、自規等部門政策助力建設產業園區,協助出臺產業園區推進方案,明確產業扶持政策和標準,助力營山產業“生根發芽”。
中期當好“指導員”。組織“技術專家林長”提供技術指導,組建院士(專家)工作站,建立首席專家指導、責任林技員技術負責相結合制度,對園區品種改良、栽種培育、病蟲防治等提供專業技術指導,助力營山產業“茁壯成長”。
后期當好“宣傳員”。組織“品牌專家林長”推動產業做強、品質做優、品牌做大,指導產業園區申請專利、注冊商標、打造品牌,持續提升產業顯示度、輻射面、影響力,助力營山產業“枝繁葉茂”。
“專家林長”助力產業發展“協同效應”充分體現,產業園區建設“全面開花”。2023年,油橄欖現代林業產業園成功創建為四川省三星級現代林業園區,“琬貴人”特級初榨橄欖油獲“第三屆四川生態旅游博覽會”金獎、“2022年第107屆美國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特等金獎;營山盛農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被四川省委農村工作小組評為“農業產業化省級重點企業”,該公司“營鑫竹筍”大量出口到新加坡、歐洲、東南亞等地區,全球市場需求潛力巨大。
——“業主+農戶”模式,共享產業收益。
農戶支持公司,公司帶動農戶。營山創新共建共治共享機制,把公司和農戶有機融合,鏈接為“利益共同體”,共享產業增值收益。
營山統籌推行“三元投入”機制,融合“三權分離”權責關系,以業主出資為主,政府政策性補助為輔,參與農戶出地出勞的方式推進產業園區建設,科學構建利益鏈接機制,匯聚業主、農戶合力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業主+農戶”利益聯結模式成效顯著,培育四川益彰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6家,東嶺農作物等林業專業合作社140余個,吸納當地務工人員12000余人,帶動當地8000余戶林農走上“致富路”,成功建成“南充市婦女居家靈活就業示范基地”“南充市巾幗扶貧示范基地”等助農扶貧基地。
在廣袤的營山大地,每一步前行都鑄就著新的輝煌,每一滴汗水都澆灌著未來的希望。
青山常綠,那一定是林業管護、辛勤耕耘的碩果;產業興旺,那一定是產業培育、智慧創新的結晶;人民富足,那一定是林產融合、和諧共生的華章。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林產融合,猶如一條奔騰不息河流,永無止境,始終向前。營山仍需持之以恒,鍥而不舍,以鏗鏘有力步伐,不斷繪就綠意盎然錦繡畫卷,書寫林業高質量發展輝煌篇章!(鄧云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