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800多株果樹的水果,以后少說也要賣10幾萬元。”6月1日上午,在眉山市東坡區富牛鎮永光村4組坡地上的一片果園,正與家人忙著對果樹進行疏果的肢殘脫貧戶余廷翠喜形于色, “摘帽脫貧只是起步,以后增收那才算富起來了。”
余廷翠自信的喜悅緣于脫貧期間打牢的基礎,今年48歲的余廷翠告訴筆者,她一家4口人,自己屬四級肢體殘疾,丈夫患間隙性精神病勞力不好,幾年前要供大兒子上大學,一個年幼的女兒也是負擔。原來家里生活來源就靠3畝臍橙、4畝水稻、1畝魚池維持,幾項加在一起,年收入不足1萬元。原因就在于果樹品種退化,缺少管理技術,全家守著“搖錢樹”過著苦日子,2014年被識別為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
轉機從直接聯系服務工作開始,富牛鎮殘聯干事杜明祥介紹,為幫助余廷翠一家擺脫貧困,區、鎮殘聯和幫扶干部一道,在“打捆”落實各項扶貧助殘政策的同時,指導余廷翠把動好果樹“手術”作為產業扶貧的主攻方向,淘汰了品質低劣的3畝臍橙品種,完成品改和擴種優質水果面積7畝共800余株。同時連年先后6次推薦余廷翠和她丈夫參加區殘聯舉辦的種、養技術知識培訓,專請區農技專家現場手把手指導她進行果樹的修枝、施肥、噴藥、梳果。為讓她澆灌果樹方便,還利用相關項目在果園新建了一口蓄水池。就這樣,經過幾年持之以恒的幫扶,余廷翠夫婦的果樹種植技術大有長進,從試果開始收益逐年看好,2017年全家順利實現脫貧摘帽。
扶上馬再送一程。余廷翠脫貧后仍然享受著相關扶貧政策和脫貧鞏固補貼等實惠,而她自己勤勞實干的內生動力也更加增強,丈夫精神病經常發作不能勞動,卻她拖著殘弱的身軀把家里產業搞得紅紅火火。去冬今春,她3萬斤優質水果賣完算帳,收入達到9萬多元。另外,去年受駐村干部的指點,她還飼養起一頭母豬。“沒想到第一窩仔豬就賣了8800元,兩項收入近10萬元。”余廷翠表示,“下一步,我還要在大片的果樹地里,搞林下生態雞養殖,加上豐產期水果產量大增,收入那才可觀呢。”
貧困戶變成 “有錢戶”,家庭舊貌換新貌。余廷翠說,近年她不僅建了新居,硬化了院壩,購置了空調和洗衣機,天然氣也通到了家里。而且區殘聯還給她免費新修了灶臺、改造了舊廁所和洗澡間,全家日子真是越過越滋潤。“多虧了黨和政府扶貧助困的好政策,要不然現在我們還在過苦日子。”余廷翠感嘆道。
據介紹,目前在東坡區富牛鎮共有“量服系統”在冊殘疾人2284人,其中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348人,經過區、鎮殘聯和駐村干部的傾力幫扶,像余廷翠一樣早在2017年實現了全部脫貧摘帽。近年來,圍繞確保貧困殘疾人脫貧不返貧,該鎮根據貧困殘疾人比一般貧困戶更弱勢的特點,把鞏固和提升殘疾人脫貧成果作為脫貧攻堅的重點來抓,堅持按照“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的工作要求,因人因地制宜施策,從技術培訓、資金扶持、產業發展、就業創業、輔具配備、無障礙改造、家庭設施等多個方面,實施全方位、全覆蓋重點幫扶。“我們的目的就是要讓貧困殘疾人脫貧不返貧,過上幸福美好新生活,確保全面小康路上不讓一個貧困殘疾人掉隊。”該鎮有關負責人表示。(陶廣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