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字當頭,目標任務穩中求進。內江市中區圍繞年出欄22萬頭生豬的目標任務,制定加快恢復生豬生產三年發展規劃,細化資金、技術、用地、環評等30余項支持措施,推動一切優勢資源、要素向生豬生產聚集,共新增生豬種養循環項目用地3665畝,養殖設施用地180畝,投入區本級財政2000萬余元,撬動社會資本1.2億元參與生豬產業。前三季度,全區生豬累計出欄13.2182萬頭,完成全年出欄任務的60.08%;生豬存欄10.152萬頭,環比增長15.84%、同比增長20.09%。根據國調隊核定和行業統計,預計該區全年將出欄生豬共計26.8萬頭,可完成目標任務。
◎“優”字為本,生豬產業乘勢而上。加快規模養殖場項目建設,堅持抓大帶小,加強技術指導服務,引導中小戶補欄增養。目前,成功引進新希望、德康、正大、正邦、安佑、恒通等龍頭企業6家,生豬養殖經營主體178家,截至10月底,81個新建生豬養殖單元實現全部開工,其中44個單元已建成投產。采取“龍頭企業+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貧困戶)”三方合作機制,通過“寄養”“代養”等模式,統一飼養品種、飼料、防疫技術、管理體系等,目前,全區村集體經濟組織自主經營或代養經營養殖生豬8個,帶動農戶養殖2000余家。
◎“防”字貫穿,疫病防控毫不放松。強化非洲豬瘟防控措施,將防控任務層層分解到人、落實到村、具體到養殖場戶,采取駐場官方獸醫負責屠宰生豬來源、檢疫等環節監控,構建起全覆蓋、無盲區的養殖、屠宰、售賣等環節的實時動態監管,形成養殖環節三級網格管理+屠宰環節網格管理+關鍵卡口網格管理“3+1+1”網格化管理體系。設立9個高速公路出口和市際間非洲豬瘟防控臨時檢查站,查處“炒豬、洗豬”等違法行為5起,罰款2.4萬元。
◎“綠”字添彩,養殖模式轉型升級。圍繞綠色生態、種養循環,采取“全封閉、全產業鏈,零排放、無污染”模式,將養殖散戶糞污處理納入農村污水處理設施PPP項目和長江經濟帶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專項,新建標準化豬場81個單元,新建截污管網55公里,實現了糞污處理率達100%,配套種植柑橘、蔬菜產業。推進流通與生產深度融合,強化供需高效匹配,打造可溯源的現代養殖體系,提高全產業鏈肉類消費品質和質量安全管理水平,持續推進“育、繁、推”一體化,提高生豬良種繁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