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強產業基地。主動融入省“10+3”產業體系的建設,圍繞都市現代農業示范區定位,按照“兩條產業環線、四大主導產業、六個農業園區”發展思路,逐步形成68公里的產業大環線和41公里的柑橘產業小環線,在落實耕地“非農化”“非糧化”要求的前提下,累計發展優質柑橘(檸檬)4.22萬畝,新建生豬養殖單元115個,新增特色水產1.2畝,優質甘蔗1400畝。成功創建省級農業科技園區和省三星級水產現代農業園區、市級現代農業園區4個,評定區級現代農業園區12個。
◎做實經營主體。制定工商登記、稅費減免、金融優惠、補貼獎勵、創業服務五大優惠政策,以實施省級家庭農場示范縣(區)項目為抓手,推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積極申報以省級龍頭企業四川新茂源公司為主體,聯合3家專合社和5家家庭農場的柑橘(檸檬)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培育項目,構建起“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產業聯合發展格局,累計發展新型經營主體918家、“甜城味”會員企業35家、“三品一標”農產品54個。
◎做優服務支撐。發揮種業“芯片驅動”作用,開展內江黑豬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以內江市種豬場為核心場,依托恒通內江豬保種場建立內江黑豬繁育體系;加快白烏魚原產地品種和優良品種建設,加強育種研發和成果轉化,申報新品種認定;在龍門鎮建設甘蔗種苗基地,繁育推廣甘蔗新品種;在全安鎮建設柑橘品比園,開展柑橘品種示范和新技術推廣。強化科技支撐,與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省水產所、內江市農科院等3家院所建立“產學研”聯盟,引入水產生物博士等兼職專家9人,達成產、學、研相結合的科技成果產業化新模式。(羅 敏)